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诗歌的源头《诗经》

句子大全 2017-10-05 00:31:26
相关推荐

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当中,常识是一个比较重要并且常考的板块,其中古代文学往往是比较常见的考点。

一、成书过程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关于诗经的作者,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二、内容的简介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宫廷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三、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四、写作特点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公解读】对于《诗经》的相关知识点,多为识记性的考察方式。主要是关于诗经背景、六义以及对比浪漫主义诗歌源头《楚辞》的考察,总体来说,难度一般。

五、试题练习

(单选题)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 称《诗三百》或《三百篇》

B.《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其 中,“比”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 主要是宗庙乐歌

D.《诗经》收集了自东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

【答案】A。

【中公解析】B项,《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方,“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故排除。C项中雅中主要是宫廷乐歌,故排除。D项中《诗经》中记载的历史开始阶段是西周初年,故排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