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场雨在文学史上下了一千年(李商隐的确是个“冷门”诗人)

句子大全 2013-01-15 13:16:18
相关推荐

唐朝是个特别神奇的朝代,随便从大街上拉来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个诗人,感觉生活在这个朝代里的诗人无论写什么,都像是在写诗。而在这些由诗人汇聚的人山人海中,有一个诗人在雨夜写了一首诗,而这个诗人的名字也是人们特别熟知的,他在这个雨夜写了一首动人千年的诗《夜雨寄北》,于是这场雨便在文学史上下了一千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这首诗到底是写给妻子的还是友人的,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首诗好在哪里,凭什么能在淅淅沥沥的雨中闪耀千年。

这首诗写于巴蜀,诗中也有提到“巴山夜雨”。李商隐在三十九岁到四十三岁之间,在做东川节度使幕僚,中年离乡打拼,难免会思念远方的人。这个远方的人,可能是妻子,也可能是亲朋好友。

一、若是从写给妻子的角度来理解,那么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得就更为深切。

李商隐常年在外奔波,与妻子的别离远远大于相聚,而且路途遥远,古代交通不便使得难以相聚,所以便经常给妻子写信。网上有一种说法:当时李商隐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并不知道远方的妻子已经去世。李商隐强忍着思念写下了这首《夜雨寄北》,然而他却不知道妻子永远也看不到了。“你问我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我也不知归期,不能给你明确答案。秋天的冷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涨满了巴山的水池……”

雨是冷的,诗人的身体也跟着变冷,但是心中的忧愁与思念却随着雨越下越大。若是他知道妻子已经去世的话,那又该是何种的打击啊。在雨夜里的幻想与思念如果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该是多么悲哀啊。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或许正是这样的深情与执念,才是真正的爱情吧。也因此,对于生活在现代中的人来说,才难能可贵吧。于是啊,这场雨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下了一千年,淅淅沥沥,滴落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另一种说法,李商隐在写这首诗时,妻子并没有去世。这才使得后两句的想象得以实现,

诗的后两句话,是在想象,同样也是诗人的愿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我回去后,再与你在西窗下窃窃私语,聊到蜡烛都结出了蕊花,即便是剪去了灯花也要继续聊。聊一聊我在巴山夜雨时对你的思念,聊一聊我在雨夜的所见所闻……”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心中的寂寞思念只好寄托在将来。未来有多么美好,现实就有多么无奈。我想你却见不到你,只能把思念交给这雨、这夜、这时间。”

二、若是从写给友人的角度来说,则少了一些儿女情长。

为什么会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是因为有人考证过,李商隐在写这首诗之前妻子就已经去世了。其实在这里就有了一个疑问,那么妻子的去世诗人知道吗?另外,唐代的诗人在和友人离别时通常都会折断一段柳枝用来送别,被称为“折柳送别”,但却没听说过两个大老爷们重逢后一起剪西窗烛的。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说法,李商隐在给妻子写这首诗时并不知道远方的妻子已经去世。相比而言,这种结果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爱情观更为有用。可见,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动人的诗歌,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有人在微博上盗窃了李商隐的诗,说是自己写的,还反问李商隐是谁,说李商隐是个冷门诗人,她不认识。

三、也有可能是写给自己的

为什么这样说,哪有人给自己写信的,仔细一想其实还真有可能。如果诗人在写这封信时已经知道妻子去世了,那么他写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将妻子看作是诗人的一种情感寄托就好理解了,妻子去世了,诗人的情感便无从寄托,只有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发泄着心中的思念与忧愁。诗人将情感化成诗写进信里,将情感寄托在信上,笔停、信成、情感也宣泄了出来……其实我们也一样,当身边空无一人时,没有人去诉说,我们的情感也会无从安放。

前半部分实写,后半部分虚写,以景衬情,将此时的痛苦与未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创意独特,又给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的一种审美的享受,正是读诗之人所要的。

四、结语

这首诗写给谁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它用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一遍遍的冲刷着我们思想里对于爱情的污垢杂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