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孔子 古代文化中(学业上的巨人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句子大全 2016-03-14 05:29:01
相关推荐

孔子名丘,字仲尼,后来就只被人叫做孔子了。

至于,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司马迁说,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脑袋长得太丑了,像山丘一样,就叫丘了。又有人说,孔子出生在尼丘山附近,他的父母又是在祷告尼丘山后,才有了他,所以才叫丘。

哪种说法对,这事儿只能去问他爹了。而孔子他爹已经死了2000多年了,恐怕是问不出什么了。

孔子的母亲叫颜徵(zhi四声)在。17岁那年,她结婚了。在女人最美丽的时候,她嫁给了叔梁纥。

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是个将军,很有名望,也是个贵族。这是他第三任老婆了,这一年,叔梁纥已经65岁了。

估计是女孩吃错药了,要不然怎么就同意嫁给一个老头子呢。反正,颜徵在的两个姐姐没同意嫁。

结婚一年,孔子就出生了。

孔子3岁时,父亲死了。这可苦了娘俩了。家里是没法待了,因为叔梁纥的大老婆是个泼妇。

颜徵在就带着3岁的孔子去了鲁国。自己种些桑,纺些纱,靠这个养活自己和孔子。

鲁国,那会儿可是礼仪之邦,就是礼仪在鲁国保存的最完善。

东周末年,礼崩乐坏,偏偏在鲁国,各种礼仪都有,相当齐全了。

既然,礼崩乐坏了,那有很多书,也就流落民间了。要不然,以孔子母女俩在鲁国的地位,可是没学可上的。

颜徵在也是个贵族世家,自己是识几个字的,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读书学习了,就教小孔子识字了。

然后,就是孔子一生的学习生涯了。

孔子,可以说是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反正,没了解孔子之前,我以为,孔子是个固执的老头子。一张口不是礼仪,就是仁义。

真个不值得去了解,《论语》嘛,那是不能看的,说了些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傻话。说白了就是, 我对自己不自信,怕受坏影响。

因此,直到现在,才真正了解了孔子。看了《伦语》,才发现,孔子不光说了些傻话,也说了些好话。

好话里头,多数是关于学习的。反正,我是服气了。

孔子小时候,究竟是什么时候,已经不知道了。大致应该在15岁之前吧。

这小子喜欢的东西有点奇怪,就是观礼。不光看人家祭祀行礼什么的,回来还演练。捏些泥人,来回演,自得其乐。

别的小子,捏几回就烦了,玩别的去了;孔子呢,不厌其烦,玩不够。

估计,这段时间,对他以后,执著于礼仪是有些影响的。

这会儿,有个坏小子,生的人高马大,力气也大。看见孔子整天鼓捣些泥人,傻里傻气的。就老找他麻烦。把他泥人弄坏,揍他一顿,骂他几句什么的。

这坏小子后来成了孔子的学生兼保镖,就是子路。

15岁,孔子立下了一个终生志向,就是要学习知识。

来了鲁国,可不算是什么贵族了,就是个平民老百姓了。不学习,就只能一辈子耕田种树,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孔子是怎么个学习态度呢,司马迁写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听说师襄子琴弹得好,就去学琴。

师襄子看是个好学的人,当然也愿意教。于是,教了一首曲子。

十天后,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些其它的了。

孔子却说:曲子我是学会了,可还没学会弹琴的技巧呢。

好吧,那再学,过了些日子,师襄子看技艺也学得差不多了,说可以学些其它的了。

孔子说:技巧是学会了,可还没领会曲子的意思呢。

好吧,再学,又过了些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学些其它的了。

孔子说:曲子意境我也学会了,可还没领会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好吧,又学,再过了些日子。孔子说: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意思是,我知道这个人了,这人目光远大,像王一样俯视四周,要不是周文王,又有谁能作出这样的曲子呢。

师襄子也服了,说自己老师说这曲叫《文王操》,是文王写的。

这就是孔子学习的态度,不把一个东西学透是不会罢休的。

十九(桃十九,维公号)是比较汗颜的,一个知识还没学到,就像学另外一个。看来得向孔老头学习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关于学习,孔子是怎么说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九译:学到的知识经常温习,真是太有意思了。

看来,孔子在学习的时候是得到了极大的乐趣的,要不然,也不会说这个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九译: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领悟,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个方面,看来十九和孔子是一头的。再看一遍原来看过的东西,我也能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九译:三个人一块走的话,其中必有一个可以当我的老师。人家的优点,就去学了来,缺点,就改正它。

有人说,不能死读书,得思考。

一个朋友看我经常读书,跟我说: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得思考,思考懂不?得自己想。

我特马当然知道,问题是你一个从不读书的教我怎么读书,are you kiding me?

关于思考和读书的关系,我和孔老头是一头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九译:光学习不思考容易迷糊,光思考不学习容易懈怠。

总之,光学习不行,光思考也不行,得二者结合起来才行。

这方面,孔子孙子的学生孟子说的也很到位。

孟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十九译:我常常整天思考,还不如一会儿学的东西多呢。

看来,这方面,我和孟老头也是一头的。不过,孟老头也说了不少傻话,但这句话,我觉得没毛病。

孔老头不光学习的态度好,还很诚实,一点也做作,这就有点可爱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九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叫求知的智慧。

呃,很有道理的样子。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十九译:有人明明不知道,偏说自己知道,这叫作,我可不是这样的人。

好吧,孔老头不做作,起码在学习上是这样。但如果说到礼仪,吃个肉还得割成方块,以现在标准看,这就叫作。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十九译:早上学到了新知道,晚上死了也没什么问题。

可见,孔老头对知识有多渴求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十九译:爱学习的人,不以为,问不知道的东西是羞耻;也不以为,向下人问问题是羞耻。

我总以为,不耻下问是包含这两个意思的。

孔老头可不光是说说而已,是亲身实践着这句话的。

孔子年轻时,第一次进太庙,见了什么都比较好奇,问东问西的。人家说这孩子真不懂礼貌,他也不在意,一点也没觉得羞耻。

39岁时,孔子去了洛阳,见到了老子。

老子那会儿,管着好大一个图书馆。很多书,孔子听都没听过。

这俩人见了,自然是谈天说地,老子年长不少,懂得也多。多数时候,又是孔子问东问西。

50岁,孔子也还在学习。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十九译:让我多活几年,50岁学会了《易》,也就没什么大过错了。

50岁,还在学习新东西。

67岁,在外流浪了14年之后,孔子回到了家乡鲁国。然后,就开始编写整理一些书。比如说:《诗经》、《易经》、《尚书》、《春秋》等。都是晚年编成的。

孔子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十九译:发愤学习常常忘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

这是《论语》里的一段话: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就是叶公好龙的那个叶公,子路就是小时候欺负孔子的那个子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