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怎么会没的可写呢 作文素材俯拾皆是(看看这两个例子)

句子大全 2009-05-29 23:51:29
相关推荐

在日常的各种语境中,除了随手可得的诸如错别字,词语运用有误,病句等语文学习材料(这些可以参看本系列文章的前三篇。《时时处处学语文之一:“毅然告别非典”》《时时处处学语文之二:可以说“一年一度”,那能说“一天一度”吗》《时时处处学语文之三:誓师大会和中高考标语》),我还会经常也会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阅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写作方面的思考。

举两个曾经在课堂上讲过的例子。

例一:

好些年前,当时我还在当班主任。

某日,年级组说每个班可以发一个挂钟,还有每个学生有一个免费的笔记本,自愿下发。我看这个挂钟上的表盘上赫然印上了三个大字“忘不了”,这显然不是挂钟的品牌的名称。

看了那个薄薄的小练习本封面和封底的广告,才知道,原来这个“忘不了”是一个什么口服液的之类的保健品的名称。据说可以大幅提高记忆能力,喝了忘不了,真的可以忘不了。

显然,这是个打着送给学生一点儿小礼品的旗号,进行的一个广告宣传。发下去还是不发下去呢?这是个问题。

我的原则是:“糖衣炮弹打来,可以考虑把糖衣剥下来吃掉,把炮弹打回去。”

拿着这个赠送的挂钟还有一摞练习本进班。让学生帮忙把钟挂起来,把本子发下去。

敏感的同学已经发现问题了,“老师,这不是个广告吗?”

“是的,免费赠送。不过,你们相信真的喝了‘忘不了’,就可以忘不了吗?”我很随意地问一句。

“不信,当然不信。”学生近乎于异口同声的回答。

“我们没喝过,所以,我们不做这样的武断,但是,我们别浪费了‘忘不了’这三个字,让我们用这三个字来做一点儿文章,来一点儿深度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事儿忘不了呢?什么事儿又忘得了呢?或者进一步说什么事儿应该忘,什么事儿应该不忘记呢?

各种答案五花八门,因为这个事情过去的时间很长了,我已经无法详细回忆描述当时的情形了。

只是记得热烈的讨论之后,我教给学生两句经典中的话。

一句是《弟子规》中的话,“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别人的恩不能忘,但是别人的怨应该尽可能忘却。

还有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应别人要做的事情,朋友交往中的承诺,老师传授的道理知识等等,都不应该忘记。

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的训练,可扩展度也比较高,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对人生中很重要的问题的思考。

例二:

偶然间看到一副对联,是这样的。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这副对联很妙,充分利用了汉字字形的特点。“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不但充分利用了汉字的特点,而且,能引人深思。所以,我就把这个搬到课堂上来,在和学生欣赏完这幅对联的妙处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撇开”“捺住”在这副对联中,并没有明确的宾语,但是,我们在读这副对联时,要静下心来,把这个宾语填上。而且这些宾语不止一个。

有学生说撇开名利的,有学生说撇开金钱的,也有很具体地说撇开豪车豪宅的。而关于“捺住”,有学生说要捺住心灵的,不能让心里过于浮躁,也有说要捺住对物质的需求的,不能追求更多。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则《论语》: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并由此引申开去,和“撇开”与“捺住”联系起来。

应该撇开的是什么呢?是“求饱的食”,是“求安的居”。不是说我们一点也不需要物质享受,而是“欲壑难填”,不能陷在这样的物质欲望中不能自拔。

应该捺住的又是什么呢?当然应该是“敏于事而慎于言”,是“就有道而正焉”,对于一个人来说,要谨言慎行,要求教名师,提升自己。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的提升极为重要,是一个人脱离了动物界很重要的标志。

以上是两个曾经在课堂上讲过的例子。

其实,今天想来,这些例子仍然不过时。比如,如果今天再讲,关于“忘不了”这个事情所举的“恩欲报,怨欲忘”的例子,我就会进一步追问,到底是什么样的“恩”应该要报,如果本来并不存在“恩”,有人非要强求你要报,你报还是不报。到底什么样的“怨”应该忘,如果这样的怨,无关个人,而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样的怨是不是还要选择遗忘等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要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时代,有密切的关注,而不是为了某一种功利的目的写一些“奉旨填词”,无关痛痒,乃至于无病呻吟的东西。

我的课堂,在写作上,不太教学生那些什么方法技巧之类的东西,我更关注在思想上引导他们走向深入,当思想走向深入之后,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材料涌来,可供写作驱遣。

以上是一个关于从前的课堂的回顾,下面做一个为自己做一个广告,明天会放一个大招,来一个很长很长的记录,展示一下我在在线课堂上是如何进行思维训练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