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乡土散文:煤油灯(一位甘肃80后农村孩子的回忆)

句子大全 2018-03-22 09:08:04
相关推荐

文/赵学琴

全文共2698字

时光匆匆,忙碌的一天眨眼而过,夜幕降临,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让人应接不暇,五彩缤纷的街灯、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

小时候,白天在学校里念着“有了电,多方便”,可回到家,夜晚一直用煤油灯。煤油灯虽火苗微弱,那一丝亮光却驻在了我的心间,仿佛一下子又照到了美好的童年。

黄昏时,血红色的夕阳慢慢钻进大山窝里,接踵而来的漆黑覆盖了整个小山村,黑暗里飘荡着星星点点,犹如童话故事里的城堡一般,橘黄色的小火苗闪动着,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油味。

爸爸妈妈踏着暮色,拖着疲惫的身子从田里劳作归来,摸着漆黑,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地从桌子下端出煤油灯,“刺啦——”划根火柴点燃,瞬间,黑暗的小屋里有了亮光。透过窗户,整个房间都亮了,那微弱的小火苗,给漆黑的夜空里带来一丝希望。

一毛钱一盒的熊猫火柴要数着慢慢用,妈妈绝对不准许我随便划上一根。小时候的我,总是藏着一颗好奇的心,越不让干的事,越会偷偷尝试。等爸爸妈妈下田干活,我跟哥哥会“过瘾”地数出几根,划着,总觉得“噗嗤”的声音很美妙。

划着火柴,倒着拿上,火苗会燃烧得很快,一根接一根,玩一会还会撕下作业纸烧几张,如果大门没有反锁的话,我们会拿起火柴到山里去找野草点火。所以,那时妈妈一般不是藏着火柴,就是反锁着大门。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还要数那火柴盒上画的那只熊猫,拿起笔,照猫画虎地画起来,以至于到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就是源于小小的火柴盒。

晚饭做好后,要把灯从厨房端到上房去吃饭,房子外面,风会吹灭灯。撕下一张作业纸,折起来,拿唾沫弄湿黏在灯的周围,动作要快,不然纸立马干透失了黏性。在上房的土炕上,一家人盘腿而坐,围着炕桌,在昏暗的灯光下,放下一天的劳累,敞开肚皮“吸溜吸溜”吃着妈妈的手擀面条,“咯吧咯吧”啃着妈妈腌的咸萝卜。坐不住的妈妈,总是不停地给我们碗里夹上最爱吃的菜,微弱的灯光,温暖的火苗照出了我们幸福的一家人。

我们家用的油灯,基本都是爸爸做的。一个废弃的墨水瓶,一个捶扁的酒瓶盖,在瓶盖上钻一个小眼儿,小眼儿里插一个薄铁皮卷成的细铁筒儿,再用妈妈纳鞋底的棉线搓一根捻子,从小铁筒里穿过,上面留出一小截做灯芯,下面留一长截到瓶底吸油,一盏煤油灯就大功告成。

晚上看书写作业时,炕桌子上倒扣一只碗,把煤油灯放在碗底上,放得高了,大家都能用上。燃得时间长了,灯芯上会烧成黑黑硬硬的结块,吸上来的油很难透出来,灯头小了,光发暗,书上的字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妈妈会用针尖拨划一下,把那些硬结除去,让亮光变得稍大一些。灯头一大,黑烟带着煤油味呛得鼻子发黑,嗓子发干。妈妈是最惜疼煤油的,只要一见灯头大了,就用针把灯头调小。

就是在这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全家穿的衣服、鞋子基本都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记得妈妈晚上纳“千层底儿”时,每过一会儿,妈妈会拿起针,貌似有规律地在头发里撩一下,这一幕景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妈妈总是让煤油灯离我跟哥哥更近一些,她说针线其实是个粗活,做熟了,不需要那么亮,小孩子读书费眼睛需要亮光,其实现在心里是多么地佩服妈妈,在那么微弱的灯光下,妈妈做过去的针脚,比我作业本的字整齐多了。

深沉漆黑的夜色下,油灯不仅点亮了夜晚,也点亮了我求知的路。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切印着字的物件儿,糊到墙面和房屋顶棚上的报纸,上面的图画都照着画了不知多少遍。

在那个课外书极其缺乏的年代,我把爸爸的老黄历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印象最深的有姥爷的《易经》,爸爸上学时用过的《成语词典》,姥爷手抄的寿字录,还有一本残缺的《苦斗》,肤浅地读过几遍之后,便开始模仿着画上面的人物,到后来包香皂的纸,装饼干的盒子都收拾起来画,虽然只是照猫画虎,但给苦涩的童年时光增添了大大的乐趣,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喜欢看书,易经的六十四卦我轻而易举地分辨出来,两百多个繁体“寿”字随便写,一个动画人物,很快就能临摹出来。那时候,一个村只有一所小学,一般都在几公里之外,中午都不回家,只有在晚上写完作业才有时间看一些课外书,昏暗的煤油灯下,幼小的心里一颗爱学习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后来,城里工作的姑夫给我们带来了带罩子的煤油马灯,罩子是玻璃做的,外形犹如一个葫芦,灯头就像张嘴的一只蛤蟆,灯头的另一侧有个旋钮,可以把灯芯调长调短,控制灯的亮度。

这马灯,不但比自家做得漂亮,而且可以到户外随便拿着走,不怕风吹灭。在夏天的夜晚,我们聚拢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听着大伯给我们讲西游记、讲三国、讲水浒传……虽然大伯张冠李戴,讲得不是很清楚,可我们百听不厌,而且每天晚上的感觉都不一样。伴着“请听下回分解”,随着蛙鸣虫吟……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夜晚。

玩,是孩子的天性,虽然我是女孩,但跟侄子们在一起玩,女孩子的那份矜持早已抛得无影无踪。上山砍柴、放羊割草,掏鸟窝,到发过大水的河里抱泥团捏泥人,有时候玩过了头忘记了回家,夜幕下的小山村很黑很黑,抬起头,打老远看到自家窗户上透出来的一点灯光,我们就看到了回家的路,所有的恐惧都一扫而光,飞快地朝家里奔去,就是那一点亮光,犹如远方而归的航船看到了闪烁的灯塔一样,有了前进的希望。

后来上了初中,虽然上晚自习有电,但下了自习,在被窝里进行“第二餐”是需要点起油灯的。温暖柔和的灯光照在被窝里,静下心来,随着舍友呼呼的酣声,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页一页地翻着课堂以外的收获,累了困了趴在灯旁眯一会儿,看着灯光,天马行空地想,心里异样地开心温暖。

当然,翻书的时候要轻轻地翻,不然会扇灭火苗,有一次由于太投入,正在灯下读得如痴如醉,火苗蹿到被套上,一股焦味呛鼻而来,瞬间把被套连带棉絮都烧着了。从那以后,每学期放假后我都不敢把被子带回家,被套都是在学校洗的。后来,爸爸妈妈知道后也没有训斥,而妈妈只是细心地把烧破的缺口补上了。

就这样,一天天,时间在那煤油灯下飞逝,我也在煤油灯跳动的火苗下长大成人,煤油灯已经彻底告别了我的生活。可是,那小小的火苗,依旧在我的记忆里,那昏暗如豆之光,给我们带来了光明,点亮了我们一代人快乐的童年,也照亮了我的心房,我心里也藏下了自己的梦想,虽然微小,但一直执着。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乡土散文#

作者简介

赵学琴,85后,甘肃会宁人。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白银市文艺评论协会会员,白银燎原广告公司负责人。热爱文学写作,专注广告设计。做最有创意的广告,写最有灵魂的文字。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推荐阅读

乡土散文:大妗子

乡土故事:二伯父(万字好文,建议收藏)

为了让孙子活下去,罹患癌症的他只好离开医院,默默回到老家等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