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关于小学语文的50个问题(浓缩成干货告诉你)

句子大全 2016-04-29 19:03:23
相关推荐

这是最近潜心钻研语文分享的第三弹了。没办法,娃比较渣,老娘就只有撸起袖子自己上,眼看就快要成语文专家,有这个劲自己都能考上北清了。《何捷老师生动语文50问》已经读毕,心得整理了数条,一年级下语文书也已经入手,奈何刚刚考完试的小崽子一点都学不进去,除了沉迷于听故事一样的窦神的大语文课,整个人都处于放飞状态。(真的是沉迷,两天听完了《百家姓》、《三十六计》、《史记》,不给看动画片都无所谓了)气得我只有把干货呕心沥血分享出来,免得过几天自己都忘了。

先介绍一下何捷老师,这也是位有自己的百度百科页面的牛哄哄的老师。他是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又是全国新作文写作联盟盟主,发表了一千多篇论文。如果说窦神以大语文阅读独步武林,那何神就是以创意作文雄霸天下,都是高手,得一人真传就能学好语文,老母亲比较贪心,偷师一点算一点。

这本《何捷老师生动语文50问》其实是写给一线语文老师看的,不光作文,从备课到课堂纪律、阅读、写作这本书都面面俱到地写到了,是实操性极强的一本书。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何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行文中,何老师一律把学生叫做“小孩”,这背后的感情,你们体会一下。我从书中归纳总结,提炼了几条对家长有指导意义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语文课怎么预习

家校手册上,大概最让家长头痛的项目就是预习了。预习到底要做啥?做到什么程度?是查字词句?还是随便翻翻书,读一遍?不要说小朋友不清楚,就是家长也弄不清楚。何捷老师分享了三种有效的预习方法。

1)生字预习,做到会读、会写、认清部首及拼音,并能组成三词,所谓三词就是书本上有这个字的词,两个课外新词汇。新词预习要求弄懂三意:原意、引申意、课文中的含义。最好能形成书面材料。这样对字词的掌握最牢固、扎实。

2)朗读,尤其要大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预习课文起码大声读三遍。

3)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条理。可以在书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想法。标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要鼓励孩子做到三有:有问题可以提,有问题可以想,有问题可以议论。(不愧是语文老师,讲起话都是一套一套的)

二、警惕四年级阅读危机

何捷老师通过一线教学,观察到一种现象,就是到了四年级,有不少孩子会出现拒绝阅读、抵制阅读的现象,热爱阅读的比例会从低年级的40%跌落到29%。四年级阅读危机我原来也没说过,何老师解释说有一部分原来有亲子阅读习惯的家庭到了这个年纪完全放手,孩子有的就松懈了,较之课内成绩,家长也对课外阅读降低了要求,甚至主动砍掉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些孩子则觉得阅读没什么收获,也就不读了。

何老师提出了三条建议:

1、继续鼓励孩子阅读。2、给孩子找到一起阅读的小伙伴,大家一起读,更有劲,可以邀请同学来家里一起读书。3、注重阅读榜样和环境建设,家长自己要持续投入地读书,孩子才会更爱阅读。

三、阅读量大,但是作文提高不明显

这个我在原来混论坛的时候就了解到,有一些阅读量比较大的孩子,父母抱怨写出来作文还是如同shit一样,阅读不能提升写作水平,书都读到dog肚子里去啦?

何老师首先明确一点,阅读不应该功利地用到作文上去,他绝对不鼓励孩子去读大量的小学生作文。

其次孩子阅读之后没有体现在写作上面,是因为孩子读得太浅了,只图一个情节刺激,这种阅读不管花多少时间,它的吸收率是很小的。就像我小的时候读名著,凡是大段的景物描写、人物穿着打扮、政治背景描写、诗词统统跳过一样,许多孩子看书就是看个热闹,故事情节刺激就行了,别的一概不管。这就像一个人肠胃出了问题,每天吃的再好,也吸收不了。

何捷老师提出,孩子年龄稍微大一点,就不要只满足于他读完之后能讲故事给家长听,这种只要认字就能做到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要提高阅读水平有三个方法:

1)对比读。比如读《水浒传》,可以把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四个人拿出来对比,这四条汉子都杀过人,但是他们杀人的结果相同,过程却大不相同。李逵是逢人就杀,见神杀神,见鬼杀鬼,一句话,挡我者死!鲁智深杀人为了“义”,他很随性、率性。武松杀人讲究排场,杀前摆场、杀后留名,整个杀人过程像演戏一样。林冲杀人就彻头彻尾体现了一个“逼”字,兔子急了才咬人。林冲杀人场面好看又不血腥。这种对比能让孩子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以及故事发展脉络。当然除了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对比,同一个人在事件发生前后,有什么样的不同,都可以细细品评。

2)联系读。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三贯通”的思想,即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它要求阅读引领者有广博的知识面,可以引发孩子的阅读联想。这就像我之前在《文学课》书评中提到的,所有的故事都是相通的,《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是源自耶稣受难的故事一样。

3)精细读。很多经典文章,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篇幅去描写人物穿着、打扮都是有深意的,比如林黛玉初入贾府,曹雪芹花了大量篇幅描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是为什么?在家里见一个远房亲戚是否用得着盛装打扮?她为何要显示出这种气派?原来是为了压住贾母的心肝宝贝林妹妹。她的嘘寒问暖是做给林妹妹看的,讨巧卖乖是做给贾母看的,读者要看到的是王熙凤的盛气凌人。这种精细的阅读,确实需要一位阅读领路人。再次推荐一下窦神的大语文课,很多故事,笑容背后是刀光剑影,哭泣背后可能暗藏窃喜,以孩子的阅历,确实看不出来,需要人点出来。大语文课里,老师这样启发孩子,项羽请刘邦吃饭,其实是为了对刘邦不利,这种不怀好意的宴请,就叫做鸿门宴。

四、小学生写作的终极目标

何捷老师身为全国新作文写作联盟盟主对于写作的见解自然最为精辟。写作部分其实可取之处蛮多的,碍于篇幅,就讲一个小学生写作的终极目标。听着是不是特别高大上,说出来吓你一跳,小学生写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以及情感真实。

这三样是不是从写作文就有,一般语文老师称之为“基本要求”?实际上,这就是小学生,不,可能是所有写作目标的终极奥义。单说语句通顺,我记得我在写共读稿,拆书稿的时候,编辑都一再要求语句通顺,不能主语缺失,句子结构不全。讲真,我当时都想去重修小学语文了。时人写作,但凡做到语句通顺四个字,就足以笑傲新媒体文了!内容具体也一样,许多人写出来的文章,辞藻华丽,却空无一物,没有观点,也没具体事例,这种文章还不在少数。最后情感真实,就更难了。曾经有编辑朋友戏称感情就像味精,放了整篇文章才能打动人,偏偏许多人写文章是不放味精的,难怪读者读完如同嚼蜡。

为了让孩子不要习惯写空话、套话、写了跟没写一样的话,何捷老师提出小学生作文命题要有三个明确

1)明确作者的具体语言交际语境,要处于真实可感的语境中。要明确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写。

2)明确作者的身份,与文中的他人处于什么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明确这篇文章是谁写给谁的。

3)明确写作任务与达成目标。写出这篇文章是想达到什么目的。

举例讲,让小孩写《春游》,这种空泛的文章就不如让孩子给好朋友介绍一下“春游的地方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来的具体。有对象、有目的、有语境,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太空。不会再为了写景物而去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实用性强,也有逻辑和条理,这种写作技能是在将来也实实在在能让孩子派得上用场的。

好了,《何捷老师生动语文50问》里面我总结出的精华干货就尽列于此,当然50问,这些肯定不会是全部,有空的爸妈可以自己搞来看,或许您收获会比我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