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洛阳这三座古建筑 见证了时代变迁(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句子大全 2016-08-10 03:33:49
相关推荐

在历史的时间线上

矗立着许许多多的古建筑

但是很多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只将身影风干在历史的笔墨下

留存至今的,都受时间眷顾

像年迈的老人一样

一颦一笑、一个皱纹里面

都是岁月的痕迹

古城洛阳里就有这么几位千岁高龄的老人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这几位老人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八大景之首,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

仰望千龛饰壁,俯瞰水波粼粼,龙门石窟每到一处,眼睛看的是景色,但却能闻到从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清香,能想象到这座石窟曾经的辉煌与繁华。

置身于龙门石窟这片灵秀之地,看到的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欢喜,就连昔日登临香山寺的乾隆皇帝,都被香山寺及远处的山河美景所吸引,在此挥毫泼墨,赋诗纪胜,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著名诗句《题香山寺二首》。

白马寺

两千年以前,一匹白马穿过黄沙,带着佛家智慧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十三朝古都洛阳,来到了一个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的地方——白马寺。从此佛教的种子散播于九州大地。

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地方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由官方设立的佛教译经道场

摄摩腾、竺法兰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

……

三国时期,生于嵩山的朱士行于此受戒,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受戒出家的汉族僧人,后来朱士行又从洛阳出发,远行西域求法,成为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中国佛教徒。

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立的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

晨钟暮鼓,时光流转,万千僧人的脚步在此驻足停留,翻开的历史,窥探一角,哪一块石板没有故事。法相金身的佛像,缭绕的香烟,纯洁的荷花池和古香古色的殿宇,历经岁月洗礼的白马,无不透着佛的声音。

汉魏故城

位于洛阳市区东约15公里处。始建于周代,一直沿用至唐朝初年,历时近1600年,曾先后作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朝代的王都或国都,都城史长达540多年。是我国古代都城中定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都城。

中国历史从东汉开国往前延伸,汉魏故城展现了河洛文化最为辉煌的一页,它是两汉丝绸之路的起点。

汉魏故城的前身是夏、商、周“三代之居”之地。

汉魏故城有太多中国历史绕不开的话题,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历史亊件,如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的“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三国魏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氏策划的“高平陵之变”;西晋的“八王之乱”、“河阴之变”;北魏的“尔朱氏之乱”汉魏故城就是上演这些历史剧的舞台。

汉末的黄巾起义、董卓焚烧洛阳、汉献帝禅让;三国魏的曹芳禅让、司马氏夺权;晋代的宗室南渡;北魏孝文帝迁都、东西魏邙山大战、刘曜入洛;隋末的杨玄感起义、李密称帝、李密与王世充邙山之战、秦王李世民收复东都、朱温代唐;后唐李存勖称帝等历史亊件均与汉魏故城有关。

曹植写的洛神赋、潘岳的咏北邙诗、绿珠的“出孟津”诗、左思的三都赋、李白的将进酒等均创作或追记到汉魏故城。

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汉魏故城是绕不开的地标。

历史建筑是一种文化的精神载体

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

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和见证者”

这三座古老建筑

让世世代代的洛阳人

充满了无限回忆和想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