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既要有文人情怀又得懂诗书画印(没有文化积累还真不好欣赏中国画)

句子大全 2017-04-26 05:11:50
相关推荐

20世纪,西方文化和艺术纷至沓来,对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至今,随着西方绘画教学体系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油画、素描等绘画的种类更为熟悉,大多数上过绘画兴趣班的孩子都能说出“透视、三面五调、明暗结构”之类的专业名词。

但对于中国画而言,并不是大多数的孩子能说出“五墨六彩、散点透视、勾皴擦染”等专业名词的。

诚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否能说出这些专业名词来评判,但现状就是,孩子们能在一幅油画前运用一些诸如:明暗交界、光影、构图等美术术语来分析画面。

但在面对一幅国画作品时,竟不太好表达。思考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们的老师、老师的老师欣赏中国画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或者准确地说是部分老师还不能像欣赏油画作品一样欣赏国画作品。

就这样经历过几代人的学习延续后,孩子们反而对西方绘画熟悉了很多,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和鉴赏逐步下降,一般来讲对于一幅国画作品多是通过作者的名声、历史文化背景或者从其他课本渠道知道了徐悲鸿擅长画马、白石老人擅画虾……但这些知识的获得大多不是通过作品本身获得的。这也就产生了思考:为什么国画鉴赏处在了这样的尴尬境地?国画欣赏很难吗?又难在了哪里?

随着西方写实风格绘画的涌入和学习,无论是从孩子的角度和孩子父母的角度大都崇尚真实客观的记录,因此从这个原因来看,西方绘画刚好和孩子的学习经历相吻合,尤其是学习了素描、色彩、速写之后。同时也和大众的审美相贴合,通常会说:“画得真像”。

反观国画的欣赏,对于孩子而言,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国画,随着年龄的增长竟也不自觉地过渡到了素描之类的课程。这样下来,国画技法的积累和学习没能和大众的审美和考试的导向相贴合,导致面对中国画作品觉得难。

上面说到,难在诗书画印,一幅国画作品一般都会有这四种元素,首先得会读画、还得懂些书法、还得会读诗、还得会看印,这些元素的构成对赏画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说实话,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还真不容易欣赏。因此难在诗书画印。

国画不同于油画,国画讲究“经营位置”,油画说是构图。学过画画的人大多都能马上总结出“三角式、S式”构图方式,但对于国画的构图方式一下子竟有些不知所措。另外从绘画工具和形式上来讲,油画多为单幅,国画作品则以长卷式为主。这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和欣赏方式对于国画创作的位置经营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说,绝没有贬低油画之意。只是油画多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等方面相对客观地进行创作,即使印象派之后也多是如此;而国画的长卷式构图可能就不止局限于一个事件,这样倒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运用散点透视。比如《清明上河图》内容上就很是丰富,画面营造了多处高潮,并且大部分是靠记忆,大有移步换景和“航拍”之感。写下这些并不是非得把油画和国画比个高下,而是借油画之感受梳理国画之魅力。

众所周知,在17、18世纪,“订件”油画作品很多,因为是“订件”,在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有所限制。反观国画作品,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变迁,个人命运的多舛,形成了中国画“出世”“入世”的价值观,往往这些作品都赋予着家国情怀和个人主观的情感表达,也就有了“文人画”的兴起,也就形成了传承至今的文人情怀。

综上,国画的鉴赏和普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画作品的欣赏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师傅的引领。不然连题画诗上的繁体字都不认识,不然连题画诗上的标点都不知道加在何处。

因为知识所限,难免有不到之处,你对中国画的欣赏和鉴赏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的训练方法?你觉得欣赏国画作品从哪些地方入手更为贴切?你又觉得孩子应该怎样提高国画鉴赏水平?

一股脑连续提了几个问题,一方面向大家请教,另一方面留给自己今后的学习探索。知识真是无限的,为了自己欣赏国画和帮助孩子欣赏国画,说什么也得学习。#少儿美术教学#

啰哩啰嗦,写下最后一段,请各位不吝赐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