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知识点」文化生活——2021年高考知识点大全

句子大全 2019-02-26 13:15:42
相关推荐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第二课)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多种多样。

3.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总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

②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4.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途径):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归纳: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4)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又影响着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文化活动。

(5)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7)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它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的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4.文化的多样性的必要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文化的多样性的特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6.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7.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的形式: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地位: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大众传媒的特点(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对世界文化)

②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对中华文化)

③有利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归纳:1.为什么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5)XX有利于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归纳:2、怎么样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措施)

(1)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5)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6)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

第四课 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包括民族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传统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4.传统文化的地位及作用: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双重作用。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文化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关系: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如何处理: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归纳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双重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4)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归纳2:怎么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怎么样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4)正确认识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归纳3: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3)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4)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5)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3.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原因)

(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2)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基础。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5.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途径/措施)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6)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商时期(对早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春秋战国(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明清(衰微)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特点)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1.汉字的传承。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史书典籍的积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

1.是什么: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怎么样增强中华文化的力量(怎么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保证)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继承)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成果的优秀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

(4)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5)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民族精神)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目标与道路)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作用: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

(3)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井冈山精神;(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精神的地位)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民族精神的作用)

(3)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必要性)

(4)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6.怎么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4)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整合] XX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以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为例)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抗疫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团结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抗疫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

第八课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现状)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色彩斑斓,多种选择。(原因: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当代文化生活的现状(有“喜”有“忧”)

(1)“喜”——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2)“忧”——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如何净化文化环境(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

(1)从国家角度看:

①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第九课)

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十课)

(2)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3)从个人角度看:公民应增强辨别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路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基本内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二、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才能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要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作用)

三、怎么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么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1)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方略)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基本内容)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④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2)怎么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信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1)文化自信的地位作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事关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

(2)文化自信的来源: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眼点)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基本内容)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文化建设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为我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怎么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必要性:

①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仍然侵蚀人们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

(2)重要性: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促进全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四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怎么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国家:(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弘扬志愿精神。

个人:(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加强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4)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归纳: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要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才能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要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作用)

6.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个人素养。

7.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第二课)

6.意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理心眼自己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归纳:怎么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么样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怎么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6)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7)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8)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青年人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