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苦旅》:《莫高窟》被毁(飞天后人也不会因废墟而一蹶不振)

句子大全 2010-04-02 15:38:11
相关推荐

第一次看到《文化苦旅》,余秋雨的大散文写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原来散文还可以这么写,还可以这么装……强迫症的我就一本接一本的追着他的文字,一直跟踪到他的《借我一生》,我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多看一个字都会有催吐的效果。这种感觉在《行者无疆》没有,《千年一叹》没有,《山居笔记》没有,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这个感觉。

几乎在每一个他再版,再再版的书的后记,都要絮絮叨叨的写好多关于“小人”,关于“盗版”,关于他下决心搁笔,由于后来再没看他新出版的文字了,虽然我笃定他不会“搁笔”,就跟他笃定路边摊每一个盗版文字放下去都是余秋雨的大作一般。

欣赏一段正文

“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

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给我带来冲击最大的就是这满满的生命二字。

余秋雨的文笔是充满生命力的,因为他曾一步步的去过他笔下的地方,一眼眼的亲自观察过这些地方,最后凝聚成了一笔笔很鲜活的有饱满生命力的描写。

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庐山、白发苏州、江南小镇、风雨天一阁、西湖梦、上海人、五城记、牌坊、庙宇、夜航船、吴江船、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废墟、夜雨诗意、笔墨祭、藏书忧、腊梅、家住龙华、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们、华语情结、后记。他一步一步从大西北游览到了烟雨江南,他一笔笔从大西北的浓墨重彩写到了烟雨江南的柔美。

我最印象深的就是《莫高窟》这个小短篇了,因为余秋雨很好的把历史与景观以及现代的想法相结合,以全新的视角描写景物,用十分集中简短的手法安排人物、描写故事。

我是亲临过莫高窟的现场的,我也曾观看过一部分洞窟的壁画的精巧,在余秋雨的文章中 ,通过他的描写我仿佛又来到了莫高窟的现场,我觉得这是他写作很成功的部分。

我们引以为傲的“敦煌文明”,它在古代曾遭到破坏,珍贵的文书经卷被外来使者们用少量的银元和商品换走。

作为中国人,自然希望我们的文明产物可以留在中国。可想到那些留在中国的反遭破坏,被拿来讨官老爷关心,还不如给别人保存。作者不禁心痛呐喊:“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可是哭过之后,依然要前行。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线条,向世界展示了敦煌之美;蔡元培提出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宣扬敦煌文化;历史研究学家,从国外购回文物,越是屈辱就越是钻研,力图重建敦煌文明。

作者用自己的笔墨,来告诉世人,飞天的后人是不会因废墟而一蹶不振。

《莫高窟》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叙述的手法通过莫高窟的地理位置以及开凿时间阐述了莫高窟的由来。

第二部分以历史为主线,描写了各个时代莫高窟的特点。

第三部分主要描写了莫高窟的价值,最后余秋雨写到虽然自己到了另一个佛教圣地,但心中仍想着莫高窟,体现了莫高窟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是深深的烙印在心中的 。

自1992年出版以来,《文化苦旅》这本书虽已经过二十余年,但依然畅销不衰。文艺研究院教授朱向前评价此书:“将整个当代散文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眼光有着超越文化历史的现实之处。”

除了敦煌篇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值得细品的篇章。如早已跳出西出阳关无故人圈子的《阳关雪》;祭奠古上海文明的《上海人》。

作者走遍祖国河山,站在古人站过的地方,用先辈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凭借着山水风物,与我们讲述中华的精神文明,它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又是变得如何败落彷徨。

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史学作品。看完之后不由得赞叹,余秋雨先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历史的感受能力都属上层。为了寻找中华文化之根,余秋雨如同一个虔的朝拜者,他穿越于历史与文化的时空,带领大家领悟文化的内涵。

余秋雨的作品,如同一部诗意画,寥寥数笔,就将中华文化的灵魂勾勒得出来。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这部作品,的确值得一读再读。如果可以,去一个图书馆,喝一杯茗茶,跟着《文化苦旅》体验一下文化的精魂。

现在有活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全网最低价,只需89,可以点击下方卡片直接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