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经典诗句引发千年争议 粉丝成两对立阵营(还有人当“墙头草”)

句子大全 2015-03-03 15:47:26
相关推荐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文人表达“爱美之心”的方式。有一经典诗句,俘获万千粉丝,历代文人竞相改编,编出了新意,也编出了冲突,以致粉丝们分裂为支持派、反对派两大阵营,争议不断,后来,“墙头草”跑来“和稀泥”,更加热闹。

这引发千年争议的名句就是,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一诗的“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这句的意思是蝉鸣阵阵,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更觉清幽。此句以动写静,以有声显空灵,被誉为“文外独绝”。一句激起千层浪,粉丝从追随到挑战,分裂为三大阵营。

支持方:鸟鸣山更幽

支持方的阵营较为强大,唐朝诗僧寒山《杳杳寒山道》一诗中有“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一个叠词“啾啾”绘声绘色写出鸟鸣声,反衬出“空山不见人”的幽静。

当时就有人评价王籍这句有王维诗作的风格,王维更是鼎力支持,写下《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将鸟鸣扩展到全诗,用人、桂花、月营造鸟鸣的背景,更觉清幽。

宋代词人曹冠在《定风波》一词中也写,“鸣鸟一声林愈静”。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在《龙潭夜坐》中写道:“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写出幽人独行,鸟鸣山幽的境界。

反对方:一鸟不鸣山更幽

在宋代王安石笔下,画风突变,“鸟鸣山更幽”,变成了“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变法受挫,罢相隐居。他纵情山水,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竹林、花草,写下了《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经典诗作甚多,但是,对于这句改编,贬损之声不绝,人评山中无鸟鸣,变得死气沉沉,是点金成铁。也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失败,退隐山林,表面安逸,实则内心苦闷,方言“一鸟不鸣山更幽”。

明代才子文徵明《夏日睡起》诗中有:“松窗试笔端溪滑,石鼎烹云顾渚香。一鸟不鸣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一鸟不鸣心境寂”,似乎是对王安石“一鸟不鸣山更幽”的解释。

“墙头草”:鸟鸣不鸣山静

是鸟鸣山更幽,还是鸟不鸣山更幽呢?在两大阵营的针锋相对下,又一派系横空出世。明代诗人正念《燕京春暮寄山中人》诗云:“鸟鸣不鸣山静,花落未落春迟。美人如云天际,芍药空留一枝。”意思是不管鸟鸣或者不鸣,山都是宁静的。山静是客观存在,正念将此上升到唯物主义哲学高度,意在终结两大派系的争论,或多或少,有“墙头草”、“和稀泥”的嫌疑。

但是,仔细品味这首诗,感觉类似现代诗人扎西拉姆·多多的《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节选其中部分内容:“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这又升华到思想、情感的境界。

一句激起千层浪,诗人的奇思妙想、对经典的演绎让人折服。欣赏而不盲从,我手写我心,写出立体、丰富的世界,文学的可爱之处,正在于此。对于“鸟鸣山更幽”、“一鸟不鸣山更幽”、“鸟鸣不鸣山静”这三大阵营,你支持哪一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