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助力美丽乡村(引领少年成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长篇新作《海军小学》上市)

句子大全 2016-11-14 13:09:54
相关推荐

日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推出新书《海军小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曾维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全新创作的乡村少年励志成长小说。

《海军小学》

曾维惠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曾在半山腰的小学任教

曾维惠,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累计出版著作100余种,发表作品2000余篇(首)。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2014、2015、2016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17年)、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等。

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曾维惠表示,从师范毕业后,她便到了一所挂在半山腰的小学任教。后来,这所小学因海军援建而更名为海军希望小学。她说:“乡村孩子们那天真的笑脸,那渴求知识的眼睛,那朴素却饱含深情的言语,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除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还有兢兢业业为山村教育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同事们,以及山里的一草一木,都一直是我的牵挂,一直闪亮在我的记忆里。”

书写出乡村小学的动人故事

基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深厚的情感,曾维惠通过《海军小学》书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全书围绕一所乡村小学展开,讲述了乡村孩子麦田和林小荷的成长经历,同时也描述了由转业军人努力转变为优秀教师的沈立夏,如何和乡村的学生、家长一同学习成长,建设家乡的动人故事。

多年来,曾维惠一直坚持着为孩子们写作,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而在这部作品中,她表示特别融入了海军精神,为孩子们的成长增添坚毅的力量和多姿的色彩,希望通过书写一群阳光少年,来展现当今的中国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领更多的孩子们为明天的美好而努力奋斗。

对话曾维惠:

山区执教11年,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问:您执教的经历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山区当老师有什么感悟?

答:我有22年(5年小学,17年初中)的教学经历,其中有11年是在山区学校,我还做过好些年的班主任工作。这份执教经历,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些年,天天跟孩子们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闹,一起经历成功一起走过失败。在这样的过程中,灵感的火花时不时会从某个角落里蹦出来,就跟班里的孩子时不时给我一个惊喜一样。我非常感谢在学校工作的22年,这期间,我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可以说,这22年的学校生活,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尤其是在山区学校工作的11年,让我沉下心来感受生活,享受阅读,静心思考。所谓的厚积薄发,我想也不过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因为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了许多素材与经验,所以,我经常是手上的作品还没有写完,新的灵感又迸发出来,等待着我去创作新的作品。

在山区当老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当然,山区老师也有属于他们的快乐,那就是全心全意地爱着班里那些纯朴的孩子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问:是什么机缘触发您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从老师到作家身份的变化有什么感受?

答:20世纪90年代初,我考入了江津师范校。当时,学校里的课外小组里有儿童文学小组,我报名加入了儿童文学小组。在文学社辅导老师明超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在师范校的时候便开始发表童话作品。

从老师到作家身份的变化,让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既要平衡好教学与创作的时间分配,还要让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能真正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问: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瓶颈,如何处理的?

答:瓶颈肯定是有的。这种时间,我会做两件事:一是疯狂地阅读,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同时寻找创作灵感;二是放下手头上的书稿,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静心思考,看有哪些方面有待突破。

问:您的作品中有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这是如何做到的?

答:我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但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每走一处,我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都会非常感兴趣,还时常会收集一些表现各地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的资料。在我看来,我们的少儿小说,不仅仅是为了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还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问:对于乡村孩子们的阅读有哪些建议,他们应该怎样来提高阅读水平?

答:我时常会有面向乡村孩子的进校园讲座,我所了解到的乡村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都是比较欠缺的,因为多数乡村家长都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共读就更是谈不上了。要提高乡村孩子的阅读水平,我认为乡村的老师们应当有更多的付出,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扮演父母的角色,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甚至是排出阅读课来带着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讲座来让乡村的家长们明白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指导家长们如何在亲子共读中扮演好属于自身的角色,等等。在我们的《海军小学》一书里,就有学校利用讲座来引导家长们明白陪伴阅读的重要性的章节。

问:对于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期待?

答:现在的乡村教育条件,跟我1994年刚到山区小学工作时的条件相比,真是好太多了。在教学设施完善的情况下,我期待大家更多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其二,要让小学生就近入学,每天能回家,跟父亲有良好的沟通。我不太赞成小学生就寄宿在学校里。其三,我希望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的同时,多给乡村教师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他们的进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出版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