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写作文平铺直叙毫无新意 巧妙使用补叙(悬念频生 引人入胜)

句子大全 2016-08-24 17:23:05
相关推荐

接着昨天的作文指导

过去我们提到叙述的顺序都归纳为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去年初三毕业前的一套模拟试卷阅读理解题出现了补叙的情节。于是我把补叙加进了初一的作文教学中。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写法属于倒叙,现在终于找到正确的归属。孩子们使用补叙的顺序写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接着为大家呈现学生当堂作文,我加上了点评。如果你能认真读完,相信会对你的写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孤雁秋风与共啼

邸俊莹(七年级)

1.我们用华丽的语言去描绘飘渺的憎恨,是为了彰显解放后的喜悦。

——题记

教师评语:题记一般不要超过两行,它采用精美的语言,提示文章主旨。正文笔墨未着,已把读者带进作者想让读者思考的问题中。如果题记语言平平淡淡,不如弃之。

2.秋天到了,候鸟又要南迁了啊。

教师评语:开篇便点题——候鸟要南迁。入题迅速,丝毫不拖沓。

3.一个人独自站在似牢笼般的宫殿。起初还觉得有些孤单,后来却已经渐渐习惯了。到了夜深人静时,我独自抱着琴和酒走到宫殿的顶端。

教师评语:“牢笼般”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次设置悬念。住在宫殿必是身份尊贵,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未入眠,显然和“牢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踏碎月光,任往事放飞,洒落在每一根琴弦。触动声声如诉,揉碎怀中的思绪,弥散在夜色,化作声声低唤,缠绵流连成细瘦的忧伤。藏在夜的

一角,跌落满怀的轻愁,挥洒落寂。

教师评语:诗一般的语言,情景交融中营造出非常浓重的忧伤气氛。此段承接上一段的铺垫,剥丝抽茧,真相呼之欲出。把读者的好奇心牢牢抓住,急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

5.而今日不同了,这座牢笼好似要坏了啊。听着外面大喊着“杀了妖后”的口号,我却内心之中丝毫感觉不到胆怯,甚至感到放松。

教师评语:情节陡转,我们以为主人公经历痛苦往事,遭遇下的可怜境遇应该让人同情啊,可是却出现杀“妖后”的呼声。这是第二次设置悬念,“妖后”和主人公有什么关系?

6.我换上最华丽的服饰,画上妖艳的妆容,那镜子中的我也确实担得起“妖后”这一称呼。不过这些也不重要,我从正殿迎了出去,拿出匕首照着胸口刺去。

教师评语:第二次悬念出现答案:“我”就是“妖后”!一个如此美丽才华横溢的女子,怎么会成“妖”?既是“妖”便有很大的能力翻云覆雨祸乱朝纲,又为何落到被人集体逼迫的下场?又为何要自尽?真的没有活下去的机会了吗?

7.离死亡还有一点点的距离,但是我觉得我胜利了!我终于做出了我自己最初的样子了。可往事却全部袭来……

教师评语:揭示答案了,原来“我”曾经被迫改变了自己,死亡才能让“我”做回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煎熬。

8.窗外蝉鸣扰得静室内的人心情烦躁,初秋总是闷热得让人忍受不了。此时,一个身着一身红装的少女跑进了静室,室中的人一下子精神了大半,刚一进屋少女就大喊:“师傅,陪我去看雁,它们飞回来了。”嗯,这个少女就是我。在最好的年纪碰上了最好的人,度过了最好的时光。可人生哪有一帆风顺?

教师评语:从这里开始使用了补叙的记叙顺序,一直到倒数第二段,都在补充交代“我”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来龙去脉。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会出现漏洞,令人费解。原来今天的“妖后”曾经拥有过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也曾经拥有最美的爱情。同时照应标题:雁。又一次设置悬念:这么美好的女孩为什么会成为“妖后”?她的师傅呢?

9.十六岁,花一样的年纪里,我从无忧无虑的大小姐变成全家抄斩后唯一活下来的人,怎么可能会一帆风顺?于是,我学着听话,学着容忍,学着冷静,学着利用自己这张脸,不知不觉我学会了好多好多,但是我好像自己不太喜欢自己了啊。

教师评语:此处仍然是补叙重要事件的经过。原来,小小年纪为了复仇,多年忍辱负重大仇得报,一切手段尽用其极,却因为失去了本心,更加痛苦。

10.后来我入宫为妃,杀了我自己讨厌的人,可好像也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了。

教师评语:补叙开头被人围困“杀妖后”的原因。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成了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也被众人抛弃。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11.一个人站在初秋的芦苇畔边望着大雁,雁群飞过,留下那么一只落在后面拼命追着,可却一直都追不到。我现在也好像这只雁,想拼命回到从前,却一直回不去。

教师评语:补叙自己报仇雪恨后内心的波澜,既回不到曾经拥有的一切,也得不到新处境中的一切。边叙边议的写法很方便表达出来作者的想法。用一只孤雁象征孤单的自己,是不是比直接说孤独寂寞要好得多?呼应标题及第二自然段。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挣扎。也让读者思考一个问题:“报仇究竟为了什么?

12.可现在,我胜利了……

教师评语:短短一句话,回到文章开篇所叙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束了全文,结束了生命,结束了本该美好的一生。悲剧的意味浓重,对一个纠结在复仇与正义之间不得解脱的人而言,却是胜利——结束不能做自己的痛苦,找回善良天真纯洁的自己。

全文的语言流畅优美,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读完文章还让读者久久不能平静,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思考空间。言尽意犹远。

此文胜在道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家仇该不该报,怎么报?如果不择手段甚至为害一方,即使报了仇,意义何在?

作者虚构了一个故事,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遇到结下积怨的事,那么,该不该“复仇”呢?为了复仇搭上自己的一生,值不值得呢?人活着有那么多更值得的事情,是不是该告别不愉快的过往,寻找更有意义的生活呢?

七年级(初一)的孩子才十二三岁,却给我们提出这样深刻的命题,不得不说,思想深刻,唤人警醒。

我常常对学生讲:一篇文章的好坏不仅仅是看文章章法词句本身,更要看它的社会意义。文中写一个人,但是却可以通过这一个人,反映一个群体的人的思想精神。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便是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往前看,往前走,不要让已经过去的成为你前进的枷锁。你值得更好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