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服饰(枇杷襟衣等服饰)

句子大全 2020-02-17 08:16:37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翟姚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小编说说枇杷襟衣它是一种较古老的服装,着该式服装的民族,除苗族以外,还有瑶族等。贯头衣这是一种古老的服装款式,着此装的除苗族以外,还有瑶、彝、黎等民族。长袍苗族男子穿长袍,有些地方妇女也有穿长袍的习惯。着此式服装的民族,除苗族以外,还有满、蒙、藏、彝、汉、门巴、土。达斡尔、仡佬、赫哲等10多个民族。长袍是汉、蒙、藏等族的民族服装,属于长袍之列的旗袍是满族民族服装。旗袍的长短、宽窄,袖的长短和大小,也随着时间的变异有别,直至现在,它对各民族的影响较深,现穿旗袍非常时兴,很有发展的趋势。

坎肩(马甲、背心、半臂)不同年代结构上均有变化,一般以襟的不同形式和扣襟的装饰及纹饰为特色。男子坎肩有的无花饰;有的不仅有花饰,而且以故事情节的山水、人物为主,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女子坎肩饰有花纹图案,如花、鸟、虫、鱼等,绣制精美,达到最佳欣赏的效果。着此装的民族除苗族以外,还有汉、蒙、藏、满、彝、白、土、达斡尔、羌、撒拉、毛南、锡伯、阿昌、塔吉克、塔塔尔、保安、回、维吾尔、朝鲜、傈僳、高山、东乡、纳西、柯尔克孜等24个民族。

全国56个民族的服饰款式大体如上所述,如仔细分析,在基本款式下,每个民族还有各自的特点。比方说仅坎肩就有对襟、大襟右衽及左衽、枇杷襟之分。这些不同的特点均是根据各民族的心理素质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的。总括起来,苗族服饰,男子上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下着裤,包头裹腿。穿鞋。川黔滇型的男装织有几何纹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型的男装几乎与汉族男装同。妇女服饰可分两类,湘西型为一类,多穿大襟右衽圆领衣,包头帕,着裤。

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和广西、海南等地为一类,多穿大领衣,着百褶裙,系围腰,裹腿。此类地区衣裙长短不一,有对襟、左右襟、斜襟之别,颜色有青、白、蓝、杂之分,服饰做工有绣、挑、补蜡染之异。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南部及海南等地均穿百褶裙,其裙子长短不一,有花裙、蜡染裙、白裙之分;上衣有大领、大襟,衣色有绣花蜡染、青色、白色等。云南和贵州黔南等地的苗族女装,上衣包括内、外衣,内衣大襟右衽,有领,袖子较长,外衣对襟大领,袖短。

湘西的苗族服饰,包括湘西和黔东北地区的苗族,其他地区如川东、鄂西也有分布。此类地区的苗族,历史上同汉族来往频繁,男女服装式样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男子不再蓄发,除用布裹头以外,服装式样与当地汉族相同。妇女发式改为脑后梳髻、短发或扎辫,围青色或花格布头巾及缠丝帕;变对襟大领上衣为大襟右衽圆领上衣,环肩、襟沿和前后摆绣花,并着绣花胸围;近百余年来,由裙子改为裤子,裤腿绣“拦干”(花边)。平时戴少量手镯、项圈;节日盛会,喜戴钉满银器的披肩和银制胸饰。头饰的银器有龙凤、八仙、蝴蝶等。此型苗族服饰的改进、演变和发展比较明显。

由于历史的前进,时代的不同,以及经济条件变化等原因,苗族服饰演变发展亦是很自然的。小编小时间过母亲:“您那有龙有凤的裙子怎么不穿了。”母亲说:“现在不时兴穿裙子了,穿裤子方便。这裙子是古装,留着作纪念吧!”湖南湘西地区的苗族由穿裙子而改为穿裤子,他们认为穿裤子不仅方便,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小编于1981年9月间到贵州黔东南采访调查时,发现当地苗族穿古老的服饰较多,但也有一些变化,如原来穿长裙现在则穿中裙;原来穿中裙现在则穿短裙、超短裙;原来穿裙子现在则穿裤子,或者裙子、裤子兼而有之。台江县岩板苗寨的苗族同胞说:“牛仔裤、超短裙在我们这里很盛行。”有的还说:“我们苗族是世界上最早穿超短裙、牛仔裤的民族。”,不管怎么说,现在世界的新潮很时兴超短裙和牛仔裤,苗族穿超短裙和紧身裤,说明苗族服饰的改进、演变顺应了世界服饰发展的新潮流。在岩板苗寨调查当中,听当地苗族唱着这样的飞歌:苗语:娘溪男朗大,朗溪打牙哟;溪嘎几劳限,娘朗又男耐。

汉语:从前穿长裙,长裙拖地面;鸡屎拖进屋,现在穿短裙。据他们介绍超短裙的裙长7寸,为黄青色、棕色,无花饰。此外,岩板寨苗族的穿着习俗是,穿裙子一般穿5条左右。衣为父母装款式,衣长到大腿,系花腰带。前面束长围腰,围腰下方绣有3寸长的彩线,图案以黑底白花为主,间有红、绿色。裹腿长1尺2寸,宽8寸,并绣有花,戴耳环、缠头帕。

苗族服饰的改进、演变和发展,其规律是由不花到花,由白到红、绿、蓝等。但是,也有些苗族地区反而由花到不花,由红、绿、蓝等色变为青、黑色。其原因有二,一是苗族咸同起义。首领张秀眉,从黔东南退到黔西,清朝官兵步步追赶屠杀,为了不暴露行动目标,改白衣为青、黑衣,从而保存了自己;二是因苗族是农耕民族,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忙个不蠃,穿青、黑衣裙或衣裤不易脏,既脏也易涤,为此,他们将穿浅色服装改穿青、黑服装。不过当重大节日时,他们都穿上花花绿绿的盛装,以示庆贺和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小编于1984年6月在贵州松桃县调查,该县民委主任贺小亮(苗族)介绍:我们是红苗中的支系,妇女以前的头饰是梳发髻、插银簪子,清朝道光15 年前是穿裙子,大体与现在黔东南苗族穿的相当。自清朝道光年“改土归流”后改装了,近乎于满族服装,如穿的布衣服是栏杆图案,披花披肩、银披肩。现在穿的服装是小袖口、小裤脚,色彩五花八门,头帕包的越来越大,妇女们常把酒瓶、苹果、钱包等物放在头帕项部以增其高度。本县苗族古装已无迹可寻,然而可到榕江县找到。因清嘉庆年间,苗族人石三保、石柳邓、吴八月起义时曾迁移一部分红苗到榕江县,他们保留了古代的装束。

苗族的服饰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变,但是有些传统盛装及一些表示已婚或未婚的服饰、头饰是保持不变的。例如川黔滇型的苗族妇女装束,上着白麻布无领对襟或大襟衣,外饰大花或小花披肩,在上衣两肩处另缀花袖臂;黔东南型苗族服饰中的百鸟衣及银牛角头饰;黔中南型苗族服饰中的旗帜服(贯头衣)和木制牛角头饰;湘西型苗族服饰中的大襟圆领右衽衣,其袖口、襟沿、裤脚及围裙等绣着龙凤、牛犁田等花纹图案;贵州贵定等县的苗族姑娘,婚者头上戴帽,反之为未婚;贵州平坝、普定、安顺等县市有一种苗族女服,裙之料为藏青布,裙的右前半边则多褶,而左前半边及身后均不褶。

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市及花垣、保靖、古文、凤凰等县的部分苗族,常住在沿铁路、公路线上,他们亦农、亦工、亦商,与外族人交往频繁,其衣着仍未变化。又如贵阳郊区部分苗族常戴木制牛角头饰等习俗;再如有不少地区身着尾饰等。

上述地方的服饰,为什么不起变化呢?小编粗浅分析,认为一是它代表苗族的发源地;二是它记录了苗族的祖先;三是它体现了苗族敬祖祭祀的传统习俗;四是它反映了苗族的共同心理和民族意识。纵然如此,也有的起了变化,比方说贵州榕江县八开区、龙里县的中排乡及民主乡、贵阳市郊区等地的苗族男子,原来穿花衣花裙,现在只有在节日或祭祀等特定的场合中与妇女一样穿花衣花裙,传统节日及宗教祭祀活动过后,即脱下花衣花裙穿戴已改进了的服饰、头饰。这些变化,主要是受汉族的影响,有不少地区的苗族男子均着汉装。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