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农村文化礼堂是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之地

句子大全 2014-06-14 06:41:03
相关推荐

礼堂是人们用来举行庆典的厅堂,也是用于集会、观看电影或演出活动的场所,它往往是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热闹的礼堂,曾几何时,已经变成了寂静的空场。在农村,绝大部分礼堂都逃不过被拆除的命运。即使有些礼堂得以幸存下来,也多被改造,挪作他用,甚至惨遭废弃,无人问津。由此可见,农村礼堂原本的构造和功能无疑是遭到了破坏的。

郭村礼堂,坐落在当地的水坑沿边 ,占地大约九百平方米,正大门朝东,大门以内,左右两边各有一道小门,相比大门略低矮。两门旁还有楼梯,可通到二楼,为了采光,二楼上开设了两层窗户。设置二楼的用意在于,每当礼堂有戏曲表演时,可方便人们观看。二楼的面积不大,最多只能容纳二十人左右。走进门内便是宽阔的大厅,大厅的面积占整个礼堂面积的三分之二有余。大厅南北两侧有各有一道旁门,厅内是水泥地面,没有设置任何椅凳,也没有特别华丽的装饰,仅仅是白色墙面,且有几处墙面已经明显有石灰剥落。抬头上望,还可见大厅顶部的横梁和垂落的、已不通电的电线和电灯。厅内靠西侧墙处还有一座主席台,一米多高,占地大约一百六十平方米,台两侧各有一道短楼梯。这座主席台也作为戏台使用,后台南侧还开有一道小门。礼堂外部都是水泥砖瓦结构,礼堂顶部在2014年年底时经过一番修整,所以用的瓦片是红色的洋瓦,翻新之前则用的是黑色的土瓦。内部的窗户门框是木质结构的。

郭村大礼堂有其特殊的地方,它并不是诞生于礼堂兴建的高潮时期,而是初建成于1979年,也就是在改革开放后初期,因此它比其他村里的礼堂要“年轻”。当地一位老人跟我说,在他们村里,曾经有一座“葛氏祠堂”,其位置就是那座礼堂所在之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这座祠堂正是发挥着礼堂一样的功能。这座祠堂占地大约六百平方米,大厅开阔明亮,正是村民们集会的最佳场所。

尽管这座礼堂的历史并不算久远,但却也见证了郭村将近四十年发展变化过程。初建礼堂之时,适逢郭村发生全局性的变化,合全村之力,历经将近一年时间,礼堂才算正式建成。在其建成后没多久,生产大队就开始分了。所有从集体到个人的分散事宜都是在由村长和村支书主持全村村民召开的集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而会议的场所正是那座新建成不久的礼堂。在生产队解散之后,这个礼堂的政治性功能就真正褪去了,因为村民们再也不用隔三差五地到礼堂集合开会。对于各家各户的村民来说,礼堂的作用正越来越“接地气”。自此之后,礼堂的门钥匙一直由村干部保管,平常没事儿是不开门的,但据我询问到的人所说,这座礼堂的用途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村民们摆酒席设宴的场所。礼堂的这一用途其实以前也有,村里无论是哪户人家,只要家里有喜事儿需要摆酒席设宴的,而家里又没有足够大的地方,那么只要向保管礼堂门钥匙的人说一声,就可以借用礼堂宽敞的大厅,只是事后必须将礼堂打扫干净。当地人,尤其是一些老人,特别喜欢听越剧,因此,在这座礼堂的戏台上常常会有戏班被村里人请来唱戏。只要村里每户人家都出一点钱,能把戏班唱戏的工钱付清,那么村里所有人都能享受一次戏曲表演。然而这种为村民们最喜闻乐见的活动,最终也在这座礼堂里消失了。据当地村民们回忆,他们最近的一次听戏经历距现在也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农村文化礼堂目前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传统结构的破坏与传统活动的缺失,却又没有及时引入新的活动形式。这样,既不能勾起老一辈的人对礼堂的怀念之情,又不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以至于它们不能融入村民们的生活中,也就逃不过沉寂的命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