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河南长垣美文欣赏:黄河女人

句子大全 2013-08-01 11:08:33
相关推荐

黄河女儿

图文:户金兰

第一次去浆水李的时候,是1975年的一个秋天,那时正在读高中,去庞爱梅同学家玩。下了临黄大堤,再下一个小堤,就是浆水李村,如同在盆地,地势很低。一下大雨,这里可以平地冲船,名符其实的浆水里。我去那次,还不是梅雨季,脚下的路,疙疙瘩瘩,坑坑洼洼。

就是这样的环境,我的另一个同学鲍巧云却嫁了过来,并且有声有色地干着几摊儿事,让这个小“盆地”显得不一般了!直到现在,她也没有停歇。

自从1976年秋,我们高中毕业至今,己是44年没有见过面了。那时没有电话,又没有车。

去年,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定好今年正月初六全班同学聚会,却被万恶的新冠病毒阻止了!

眼下,疫情基本结束,凑着我老伴五一放假,我们确定先去拜访鲍巧云。她在家开着养猪场,涂料厂,啤酒厂,还种着几亩李园和三十亩庄稼,实在没空出门找我们玩。

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她联系上要去的,她一听,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声音亮的有点震耳了!

早晨7点半我们就到达浆水李了。街里的路,仿佛比以往高出了许多,都是水泥铺的。记忆中的破旧房舍不见了,处处是小洋楼。

鲍巧云家住在村西头路南一个拐巷里。这拐巷很宽,右边靠墙全部种的是花草,左边晒了一片大麦芽啤酒糟,散发着浓浓的香气。

大门外,卧着一只小花狗,汪汪地朝我们叫着。我大声喊着“巧云姐”,却出来一个小男孩,说“姥姥去孟岗了”!

我一听就心凉,说好的,怎么去孟岗了呢?

孟岗是她娘家。从这里上临黄大堤往北走三里,下了堤西坡就到,俩村呈如意状。当初,我复习功课在她娘家住过。那时,她一心想帮我考上大学,我却半途而废参加了工作。

我正准备到车里等她,却见她从西边的堤坡上下来了,穿着紫红色上衣,手里举着一束鲜花,大步朝我们奔来。

我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把鲜花送给我,说:“闻闻,香的很。”我接过一闻,真的很香,肯定是她门口种的!

原来,她这是到村西口的大堤上迎接我们去了,见有辆车下了村北口,她就急忙往家赶来了!

呀,好大的院子,除了堂屋东屋,西边、南边、和东南角全是棚,里面喂满了鸽子,兔子,鸡子。

西北角是个西开的小门,我们钻进去,眼前猛地一亮,一个好大的仓库!右侧就是啤酒制作间,只见一个粗大的黄铜色啤酒制作罐子,靠东南窗边耸立着。一傍有个宽大的水池,供做啤酒用。用的是地下水,这水离黄河很近,水质非常甘美!巧云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啤酒厂设在了封丘县,都是用电脑控制做成的啤酒,很省劲儿。

出了仓库南门,我们眼前又一亮,一块很大的李园呈现在眼前!走近一看,边上有几棵桃树杏树,都挂满了果。李树上的果更多,一串一串的,密密麻麻。我说,这一熟可不是玩的,要寻多少人摘呀?

她说,一个人没寻过,谁买谁自己摘,光新乡市的人就供不应求了。我老伴问她,是发那边广告了吗?她说,哪也没发过,不会玩微信。我问,那里的人咋晓得的,这么偏僻?又不临个大马路。她笑了,说,都是肉嘴传的。

原来,她把猪场里的粪,全上到这果园了。长出的果子就分外甜。再者,她不卖高价,能有种庄稼的收入就行了。喂的猪也是这样,都是城里菜园村的屠户们找到门里买走的。别人养猪四五个月出栏,她养的猪大半年才出栏。自己用玉米、麦皮、豆皮加工的饲料,一点不添加药物。

巧云姐年轻时当过赤脚医生,她养猪也懂防疫。她还种了许多艾,经常用来薰猪舍,消毒,从来不乱用药。喂一头成一头。

她说她家的猪舍在村东头的田野里,那里有她家三十亩地,麦势很好。这块地的南头,麦垅里已插上了李树苗,有十二亩。北头十八亩除了猪舍,全部用来种庄稼,不再搞别的。她说,庄稼人不种庄稼说不过去,咋着也得给国家供些粮食才好。

我们刚上车去参观她家的猪厂时,她丈夫正好喂猪回来,人长得很精干!他非让我们再回家坐一会,我们让他去忙。他家路北是他们的涂料厂,我们刚参观过,知道他事多,不敢多扰。

他们曾在东北哈尔滨开过十八年涂料厂,总是放心不下黄河滩上这片让人代管的土地,就又回来了。在这里又轰轰烈烈干了好多年了!

我们来到村东外的田野,呀!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在微风中掀起阵阵绿浪。很久没有看这么远的田野了,我们临城的家乡多半己经被扩建,空地很少!

猪场离大路有一百多米。主人说,不敢靠近大路,眼下,养的都是母猪,都怀着崽,是不能随便惊扰的。

门口拴着一只大藏獓,朝我们怒吼。主人喊一声:“猫猫卧那儿!”它就老实下来。

猪舍里面的“单间”很多,一拉一大溜。第一个里面,躺着一头待产的特大黑猪,主人说,是用吊车把它吊过来的,6000元买的。

圈里都铺着厚厚的沙土,看得出主人的爱惜。中间几个单间的猪,都是刚怀孕不久的。最里面一间,一窝白花花的小猪崽正在吃奶,好不可爱。

我以为主人是专门养母猪的,谁知她之前是专门养膘猪的!喂一百头是最少的。去年国家不让个体户喂猪,把一大圈猪全便宜处理了。她丈夫不想让她再喂了,一头也没留下。

巧云姐的右眼视网膜脱落了,失明了,左眼也做过白内障,她丈夫心疼她,不让她再操劳。可她没了猪场,像没了魂儿。

因为不让乱喂猪,至使猪肉猛增,于是,现在又让个体户喂养了,这才又重新开始。

在回村的路上,我问她,一开始咋想起喂猪了?她说,去赶会,买了两头黑猪娃,是母猪,长大配种,浆了两窝纯白猪,绒绒奶奶的,很是喜人,就留下来喂。就这样越喂越上瘾!谁能想到,那么大一个养猪场,会一日掀翻呢?再从头来谈何容易!

“巧云姐,这是上天想让你歇呢!都奔七的人了,该让孩子们干了!”她一听,就笑了,说:“这又脏又累的活儿,哪个愿意来干呢?两个儿子都在哈尔滨发展呢!女儿虽然在身边儿,她的两个孩子还小,她正难嘞!”

她这一说,让我想起了曾有个同学描述过她年轻时的形象:抱一个,扯一个,后头跟一个,衣服破破旧旧的。

兴许,这就是她的动力!为了孩子,她要打拼!一直到老也舍不得歇!又一想,这不完全对,她现在己经算得上富足户了,为何还这样不屈不挠地奋斗着呢?采访中,听她这样说过:是农民,总要为国家供些粮食!还说,她养猪不添加任何药剂,也不卖高价。难道,她这不是要为人做榜样,让人吃得放心吗?假若农民都有这样的心,都这样做,人们哪里还会吃出那么多的疑难杂症呢?国强靠什么?不是靠人强吗?

左户金兰,右鲍巧云

我们回到村里,在她的房前屋后拍了照,我俩第一次合了影!

她除了眼疾,身体依然很强健,声音响哩叮当。她虽然不会花言巧语,说话也不拐弯抹角,却听着令人踏实信服。若不是这次亲眼目睹她干的这么大,单只看她的外表,那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妇女。

《老子》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她是以善良正直加拼命,书写自己精彩人生的。她是长在黄河滩上的一棵参天大树!这树不声不响地隐藏在深深的园林中,并不太显眼。

老子又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

鲍巧云从“抱一个,扯一个,后头跟一个”,最不显眼的一个农家小女人,到今天的辉煌成就,完全是靠他们夫妻同心,风雨同舟,一步步拼命干出来的!

她们要留吃午饭,知道主人忙,我们便告辞。夫妻二人在车后跟出老远送我们。

还有别的事,就没再去拜访庞爱梅。庞爱梅在家开服装加工厂,还有几台绣花机,干的也挺大。有空一定要去的!正是:

虽是四月芳菲尽,

麦浪滚滚更胜春。

黄河儿女勇拼搏,

浪遏飞舟领航人。

2020年5月2日 中午

(说明:本文来源公众号厨娘的诗和远方,转载只为丰富互联网文化以及让更多的人欣赏美文,版权归户金兰女士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