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鲁迅很罕见的一首七律 构思精妙(最后一句更是蕴含深刻)

句子大全 2016-12-31 01:24:22
相关推荐

秋天时,荷花逐渐地衰落、凋亡,荷塘中也是残花败叶,一片冷清和萧条的景象。而一个个亭亭净植的莲蓬,却令人醒目。没有了璀璨绽放的芙蓉花,也闻不到四处飘溢的幽香 ,但那果实累累的莲蓬,却让人想到了甜美的生活,也预示着喜庆的岁月。

诗人们都喜欢讴歌荷花的高洁与脱俗,却鲜见有人描写那平凡的莲蓬。有一位少年诗人却立意新颖,作品更令人惊艳。下面介绍鲁迅很罕见的一首七律,构思精妙,最后一句更是蕴含深刻。

莲蓬人

作者:鲁迅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鲁迅于1881年9月,出生于绍兴的一户周姓人家。周家当时为一门望族,人丁兴旺。鲁迅从小就开始阅读历史和诗词,上了私塾后,阅读范围就更加广泛。后来他在18岁时进入了水师学堂,除了接触到新知识,还学会了骑马。

19岁那年,鲁迅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不仅见多识广,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后他又去东洋留学,谱写了人生新的篇章。这首诗就是鲁迅在1900年秋天写给弟弟的,署名戛剑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大胆追求。

在诗人眼里,莲蓬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玉女,首联就展现出她的不凡。看,这位少女以菱叶作衣、荇茎为带,心地纯洁、居住在仙乡。即使秋风停了,仍然散发着清香。

“仙乡、玉香”,彰显出莲蓬人的内在神韵与卓越风姿,令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脱俗绝尘的仙女形象。作者一定是观察了许久,所以描写细腻、刻画传神,更对其充满了敬意。似乎一日不见便六神无主,只有朝夕相伴,才会不断地从中汲取力量。

鲁迅先生当时虽然只是一位有志少年,但好像已经历劫无数,懂得人间的悲苦与世道的炎凉。接下来描绘莲蓬人的生活环境。秋意瑟瑟、鹭影无踪,苇花伴宿、夜露寒凉。

作者用精炼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一幅秋景图,也暗喻当时非常动荡的社会环境。“瑟瑟、瀼瀼”,传达了秋意凋敝、露水浓重的景象,展现出客观环境的恶虐与前路的艰险。

清朝末年,百业萧条、战乱频繁,鲁迅也经常看见各种奴颜婢膝和悲戚苦闷的众生相。诗人虽然没有直言自己的爱憎,但颈联却抒发了他独自清醒的状态。

她洗净了滑腻的脂粉,显露出高洁的品格;脱掉了浓艳的矫饰,换上了纯朴的淡妆。这样的莲蓬人,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更暗喻了诗人要向旧生活告别,并勇敢地踏入新的征程。

最后诗人对自己的弟弟们说,正好告慰在天的濂溪先生,她仍然洁净地挺立生长。永远保持淡雅绝尘的风采,不随残叶坠入冰冷污秽的荷塘。濂溪,即北宋的周敦颐,他的代表作《爱莲说》流传千古。

纵览鲁迅的这首七律,语言朴实、寓意深刻。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莲蓬比作一位婷婷的少女,更象征着一种高洁脱俗的精神品质。诗人愿以莲蓬人自居,远离腻粉,褪却红衣,呈现出不凡的风骨和淡妆。

再细味尾句“莫随残叶堕寒塘”,蕴含深刻。作者以残叶象征那些已经没落、和即将衰亡的力量;又以寒塘比喻一种不可自拔的深渊,并希望自己与弟弟们努力上进,拥抱全新的生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