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关于阿拉伯的鲜花故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女的空中花园)

句子大全 2008-08-16 23:25:24
相关推荐

摄影/图文/原创 邱太建

关键词: 蟳埔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丰泽区东海街道有一个享誉全国的蟳埔小渔村,阿拉伯人与鲜花的故事流传至今。

“对镜贴花黄”的浪漫已经延续了千百年。

蟳浦的魅力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是当时世界东方第一大港。

繁忙的贸易大港繁荣了文化,也激发了友好的交流和互动。

蟳埔女的发饰相传跟宋元时代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有关。

安居乐业

当时阿拉伯人在村里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于友好往来常把鲜花赠送乡邻。

每一朵鲜花都是一份祝福,于是爱花的蟳浦女性就把花环成一圈,戴在头上,

慢慢就形成了这种空中花园的风俗。

古建风貌

蟳埔村距离泉州市区不过10公里左右,位于晋江的入海口,这里的闽南古民居叫“蚵壳厝”。

传说中海蛎固桥与这里的牡蛎壳屋都是先民就地取材创造美好生活的建证。

“蚵壳厝”,讲得通俗点也就是以蚝壳为建筑材料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屋。

空中花园

独具特色的海蛎壳屋,一定是埔村不可多得的风景。

历史上聪明的泉州人民发现一个道理,“千年的砖,万年的蚵”,蚵壳比砖耐用多了,

随处可见的海蛎壳成为了最好的建筑材料,不但冬暖夏凉还刀枪不入,防土匪防倭寇一举两得。

花样年华

蟳埔女头上都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头顶花团锦簇,连小朋友的发饰都有了历史。

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

以海洋文化著称的福建也以三大渔女为傲,成为人们到福建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融入其中

埔村居住的是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虽经历代与当地汉族通婚,但中亚的遗风尚存。

古老的“海丝”文化传统,让这个闽南小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

梳妆打扮的游客是不是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传统。

因埔有座鹧鸪山,泉州地区的人们也经常称埔女为“鹧鸪姨”。

美丽风景线

五彩缤纷的空中花园是蟳埔女另外一张诱人的名片。

女把秀发盘在脑后,梳成圆髻,圆髻四周用鲜花的花蕾或花苞串成花环圈戴在发髻上,

发髻中间横插一根象牙筷子,然后在髻心两旁插上几枝色彩艳丽的红色簪花、绢花或鲜花。

生活传统

那里的女人们,可谓不曾一日不簪花,而且年纪越大的老太太戴得越隆重。

开牡蛎的老阿妈头上一样花样百出,爱美之心巾帼不让须眉。

蟳埔女发型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经常挖海蛎,需要弯下身子,梳发髻开阔视线。

四季如春

有的还在左右两边各插上金银双脚发钗或梳子,就像是头上顶了个“小花园”。

每个人的“花园”风格各异花色丰富,年纪越大越是梳得认真。

她们在梳头前,通常要在长发上涂些茶油或芦荟汁,使头发看上去光洁乌黑。

值得庆幸的是公元2008年6月7日,蟳埔女习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