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他的师父一句话预示了刘备最后结局)

句子大全 2009-11-13 13:13:32
相关推荐

诸葛亮这个人在十多岁时便显露出不同常人的才华,公元197年,诸葛亮十七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诸葛亮开始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诸葛亮这么自吹自擂,当时人们对他都是不屑一顾的,他的好友只有那么几个,徐庶便是其中之一。写到这我突然感慨,如果你身边有特别能吹牛的千万别否定他,这样的人说不上什么时候,也许就飞黄腾达了。

在师父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时年诸葛亮二十七岁。其实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司马徽曾说道:“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一句话直接暗示了刘备政权的今后结局,就是没有天时,也就是汉朝气数已尽,匡扶汉室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也为诸葛亮感到可惜。

那么司马徽的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他不是凭空说的,此时曹操雄踞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坐享天时,东吴孙权政权已经经营了两代,第三代孙权经营的也不错。所以诸葛亮出山时,确实可以说不得其时。既然已经知道刘备不会得天下,为什么司马徽还要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呢?其实很好解释,司马徽不忍心诸葛亮的一身智慧与抱负埋没在乡野之间,而且诸葛亮自己也有一颗入仕之心。

最后,曹操与孙权手下谋士如云,即使去了那里,肯定会遭到同行排挤与打压,去刘备这里,干的好算自己有才华,如果干的不好……,司马徽的那句话正好是个台阶。所以一代名士司马徽说话真的是滴水不漏,一方面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一方面又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正反两个道理都让他说了。在这里还是写《三国志》的陈寿说的到位,他在评价诸葛亮的智慧上写道: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得俩怎么没得天下?因此话还有后半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