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孝义之人定当稳妥(伪善之人少有仁德)

句子大全 2016-06-08 21:28:52
相关推荐

《论语》:孝义之人定当稳妥,伪善之人少有仁德。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把“孝悌”,作为一个“仁”的标准和根本,同时也是为人和处事的一个根本,所谓的“孝悌”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孔子认为,当一个国家实行了孝悌,统治者的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一个毛病,再把这样一种孝悌的理念,推广到民众中去,民众就会绝对的服从,可以维护安定。

孔子认为当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样一种理念推行到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和谐和安定的。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人说,做人,在家能够孝顺父母,敬爱自己的兄长,那么在处事的时候,而悖逆尊长,这样的事情就是很少见的。能够尊奉师长却惯于捣蛋的人,这样的人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修养的人,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修养,平时去在家孝悌,一丝不苟,日积月累的时候,那么他良好的一个德行,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所以孝顺父母亲,敬爱兄长,友爱兄弟,这就是仁的根本。

其实孔子的这句话,是针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和人的品行来论述的。孔子认为当一个人,他能够做到孝顺自己的父母,敬爱自己兄长的时候,他就不会做特别过分的事情,更不会犯上作乱。

所以现在有很多在生活中,这样评价别人说:一个孝顺的人,他的人品一定是正直的。

包括有的人对于感情来说,都认为当一个女孩找到一个孝顺的男孩,就是福气,因为觉得当一个男孩孝顺了之后,他的人品就是端正的,人品就不会存在问题。

这样的一种观念就和孔子在论语中的观念相同,孔子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他平时在家的一些表现一定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兄长的。

从其中一个角度来判断的话,一个孝顺的人,他也不至于会坏到哪里去。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是仁的一个根本。《论语》中孔子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分辨一个人的言行,品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在《论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这一篇智慧,同样是孔子对于人性的一个指导,他说在家孝顺的人一定不会犯上作乱,不会做什么大的错误。同样,一个花言巧语,伪装和善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德之心。

这句话存在着一些道理,因为在生活中见过很多的伪君子,他们表现出一种伪善的面目,和这样的人接触久了,真正的去剖析他们内心的时候,就知道,这样的人大多惯用心机惯用伎俩。

那些习惯性的巧言令色的人,总是摆出一副伪君子的面相。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表面阿谀奉承,巧言令色,花言巧语,但是在他们糖衣炮弹的一些包裹之下,隐藏的是奸恶凶狠狡诈的一种内心。

所以懂得识破那些伪君子的面目,也有助于保护自己自己的一种状态。

其实在生活中,不管什么样的位置,不管什么样角色,都存在着很多这种花言巧语的人。有一些人惯用这种伎俩,通过和他人之间的一些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来得到他人的信任。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您对于《论语》中的这两句话怎么看的呢?你的身边存在着那些伪善的伪君子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