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品读朱淑贞之《蝶恋花(送春》)

句子大全 2012-05-08 20:28:46
相关推荐

宋词的那些风流雅事之六十五:伉俪情深意长之十一朱淑贞三谈

上两节集中说了朱淑贞情感生活的正负两极。正极是不管不顾的情爱放纵与恣肆,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负极是无依无靠的情怀凄冷与绝望,是“独唱独酬还独卧”,“剔尽寒灯梦不成“。后人有诗叹息朱淑贞一生情感生活:”朱粉慵调倦理妆,/ 知音难遇有情郎。/ 可怜一片西湖月,/ 只向深闺照断肠。”概括一下朱淑贞,即:一是一生难遇有情郎,所以心身慵倦不理妆;二是抬眼只看西湖月,心气清高只能深闺已断肠。

所以,想在此节再读一首她的词,给朱淑贞做个小结。我很是踌躇。从人性的角度,我想选她的《浣溪沙 春夜》。这首词填制得很香艳露骨又很压抑窒息。你看画面是不是尺度很大:“玉体金钗一样娇,背灯初解绣裙腰”。我柔白的胴体和我头上的饰件一样娇美,背着烛火青灯慢慢解开我的绣花内衣,让你们看看,是不是娇美?是不是一样娇美!接着,“衾寒枕冷夜香消”,“深院重关春寂寂,/ 落花和雨夜迢迢。/ 恨情和梦更无聊“。我的被褥是寒的,枕头是冷的,我的生命我的美丽,随着深深的长夜正在消逝。抬头望着,深院的门一重重地关着,春意寂寥,惨败的花朵和雨夜的烦愁袭上心头,那感情中的爱恨情仇,和残存的梦境竟是这般的无聊和无趣。

这首词,不禁让我联想起安格尔那幅著名的油画《泉》。在暗黑的背景下,一个QL的、光亮的、丰腴的女性,肩扛着瓦罐倒出生命之水。朱淑贞就是那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美丽女性,被褥、枕头、深院大门、残花和雨夜的阴霾,就是画面褐黑色的背景。只是没有了安格尔的那种阳光灿烂,那种生命活力,那种纯粹健康。算了,不选这首词了,如果因此被某些当代圣人圣徒们以为天渊君嗜好“淫词亵语”,那就真的无聊无趣得紧。

我决定,从词作本身的品味切入,从朱淑贞“送春”的意象处切入,摆脱“春夜”的香软诱惑,紧扣那个“春”字,评说朱淑贞《蝶恋花 送春》这首绝妙好词: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

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

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阁楼外的垂杨枝条有着千丝万缕,仿佛都想要拴住这大好春光。遗憾的是大好春光却只稍稍停留一下匆匆离去。只有柳絮还在风里上下翻飞。随着春风想要看看大好春光究竟要归向何处?

大片碧绿的春光铺满山川,还听到那一声声杜鹃鸟(即杜宇)的鸣叫。即便杜鹃鸟的叫声凄厉哀怨,莫非也是在替人忧愁她的凄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默默不语,黄昏时分天上却下起了潇潇细雨。

宋词中以春为题的词很多。此词写出新意,与众不同。上阕写留春。从“楼外垂杨”着笔,写垂杨,写柳絮,写春风:从“杨”与“柳”的依依不舍,与“欲系青春”相互呼应,自然联想到一个“送”字。春归何处?这一疑问自然过渡到下阕。

下阙写送春。且看如何送春?“绿满山川”说明已是暮春,接近春夏之交。于是滋生出朱淑贞心中的落花、柳絮以及杜鹃鸣叫的伤感意象。春意如此,人何以堪?词写春替人愁苦,实际就是朱淑贞伤春伤己。“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我把酒,春不语。是我和春天之间的一种默默相对,难舍难离,此时正值黄昏,突然天下起了雨来:潇潇雨。于是,此时的“雨”,成了一种春不语之另一种“语”。朱淑贞抬眼看了下春雨潇潇,淡然饮一口清酒缓缓沁入心肺。在词极具美感、画面感的结尾中,显示了朱淑贞极高的意象构造,场景设置的天赋。在意象的极美境界中,凸显了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词人造型。

天渊君感言:

一、此节行文中,天渊君随性地将安格尔的油画《泉》与朱淑贞的词《浣溪沙 春夜》作了个类比。看来这个类比有缺陷。可能就是这个缺陷,使得我的文字被平台小编评判为低俗,无法推送出去。细想也是。一是安格尔的《泉》,阳光健康,凸显人性的觉醒和美,而朱淑贞的词哀愁阴霾,表现生活的不满和怨;二是选用安格尔的画幅,视觉低俗无聊,哗众取宠。我错了。我想通过视觉的直观性,诠释朱淑贞词作关键特质想法(即:个体生命的蓬勃活力,在暗色的环境中被窒息,被埋葬。),是一厢情愿的低俗之举。我希望我的修改稿能够在平台上与朋友们见面。谢谢小编!

二、我挑选的朱淑贞这三首词,评点并作的小结中,努力梳理出她的情感脉络线索:《清平乐 夏日游湖》是她的一次奋力挣扎,《减字木兰花》是她挣扎之后的颓唐与放弃,此节《蝶恋花 送春》,已是把酒送春,黯然销魂。她将象征她生命、情爱和人生幸福的“春”,送走且在雨点急促的“潇潇雨”中,将自己回归于绝望中的宁静与洒脱。

三、天渊君这样说,是不是有牵强或穿凿附会之嫌?实际上我们细品她所有留存的文字,真的可以读到她自幼良好素养培育出的优雅自怡,读到才情和修养带给她对生命、爱情、自然等细腻的感知力,读到她人生晚期的焦躁、纷乱和心绪不宁。这是一定可以读到的。所以,我的评点梳理总体上是合乎人物逻辑的。

四、天渊君这么说,底气是不足的。因为任何依托于作品而不是确凿史料基础上的评说,都是有缺陷的。也许因为朱淑贞的言行举止,诗篇词作,含有部分有违“天理”,惊世骇俗的成份,故后世一直有人刻意掩抑其人其事。她生平不详,身世成谜:一是据说她是儒学大咖朱熹圣人的侄女,朱家的违逆之辈;二是据说她是唐宋八大家曾巩之弟曾布之妻魏玩夫人的闺蜜,魏夫人极为欣赏她的才情与词作。因此她是北宋末期生人;三是后世有人考据,证实朱淑贞曾手书《璇玑图记》,其画的落款是“绍定三年春二月”,就此可证淑贞女士为南宋末年生人;四是朱淑贞过世后,她的父母竟将其尸身与其文稿一并火化,烟消云散。幸好有一个叫作魏端礼的人,细密地收集、汇总朱淑贞散逸各处的诗笺文稿,汇编成《断肠词》、《断肠诗集》等。魏先生何许人也?何以如是?自有一段逸闻,散失在历史的空蒙断层间,竟没有一丝消息;五是传言朱淑贞老父是家境富裕且经商的朱家富商,政治地位不高,故找的贤婿是官宦场中的文笔吏,以平衡家族生态。夫君平日里蝇营狗苟,谨小慎微,缺乏涵养与情趣,关键还长得特别难看。这让朱淑贞十分崩溃。怎么办呢?古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还有林林总总诸多前后矛盾,自相抵触的说法,就不一一列举了!这很遗憾!

五、钱钟书说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话很糙理却不糙,是这么个理!我不是宋词或朱淑贞的研究专家。我只是觉得朱淑贞下的那些个的鸡蛋好吃,口齿生香,回味无穷,但我没必要搞清她的来历她的去处。可是据说她优雅美艳,颇领风情,且才情横溢。低俗庸俗如我辈,读着她至情至性,至美至艳的佳作,怎么可能不联想翩翩?怎么不想既品味那美味鸡蛋,还想知晓真人的绰约风姿?

六、朱淑贞的人生,与她的词篇、她的情怀或她的春天,是相生相爱,相眷相携的三位一体,是永远的神仙眷侣。说是伉俪一定是她愿意接受的。主说,你欠缺的,一定会有别的充足地补偿你,因为你是善和美的子民!阿门!

七、希望此次推送,能够通过!阿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