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杨治钊:文字缘同师生情|创刊70年·我与《贵州日报》征文

句子大全 2018-10-17 02:36:12
相关推荐

讲述人杨治钊,四川省岳池县人,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在部队历任文书、班长、排长、宣传干事、指导员、干部股长等职,转业地方后历任街道办事处副书记、乡长、镇长、镇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为四川省广安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干部。

一个偶然机会,我与《贵州日报》结下文字情缘,这情分恰似师生之情缘。

20年前,当时我在贵州一个山沟里当兵。远离城市,人烟稀少,没有书店也没有网络,了解外面信息,主要靠那几张报纸。有一次,连队组织演讲比赛,也许因为我的性格活泼,又是高中文化,班长就推荐我参加。我很发愁,选什么题目呢?我想至少结合当前形势,别人才有兴趣听,演讲才能得到高分。

正当我苦苦发愁时,分管文体活动的副指导员孙宏波专门给我拿了厚厚的一叠《贵州日报》,让我结合实际情况从这些报纸中找一找演讲的题目。就这样,我在“危难”之际与“她”相识。迫不及待地翻阅几张,发现这报纸真是百宝箱,既有经典理论又有思想观点,既有热门话题又有深刻评论,这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从那以后,我开始喜欢上了《贵州日报》。尤其是“她”的评论版面,论事则笔挟风雷,谈文则澜翻舌底,说理则斐然成章。读后让人博闻、析事、明理,从而增强学识素养。我感受到了“她”的评论栏目里的文章的温度深度力度。“每从气韵见文章”,《贵州日报》不愧为省委机关大报,沉实,忠厚,庄重,漂亮,格局大。

于是我不仅自己喜欢,而且也倡导战友喜欢。那年我担任党小组长,每次主持党小组会议,总是提议学一学“她”的文章,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再剖析党员思想问题根源。在我的影响下,连队学习使用《贵州日报》蔚然成风。后来我在部队换了几个岗位,“她”一直陪伴在我左右、跟随我前进、伴随我成长。

2003年我转业回到老家四川广安,除了图书馆有“她”的踪迹,其他地方鲜有见到,总是不太习惯,默默惦记着“她”。就因为对其有这份深厚的感情,我自费订阅了一份《贵州日报》,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长久相伴和深度接触后,心中燃起了从读者向作者转变的冲动,心动不如行动,我开始试着向“她”的评论版面投稿。

也许是因为我写稿质量的问题,投了十几篇终归泥牛入海,能上《贵州日报》版面真不容易,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有志者事竞成。记得在2009年9月16日上午,突然接到贵州日报社一位女编辑的电话,我很激动也很高兴。那位女编辑声音悦耳动听,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她在电话中,指出了我的那篇叫“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的评论稿子的问题,比如结构不紧凑、有几个错别字等,她说已认真仔细地帮我改了,只是与我沟通一下,避免以后写作出类似错误。

“写稿子要多修改!”女编辑诚恳地说。扪心自问,她点评我的文章是一针见血,虽然短短几句话,但对我写作水平提高有了很大帮助。过去总以为自己写的东西很好,舍不得修改,后来才明白一个道理,文章贵在改,重在反复改。再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写的文章焉能自我满足?只有别人说好才算好。改的时候还有一个技巧,就是读出声来,可以快速查找到语法错误。聆听编辑教诲,我慢慢地养成了修改的习惯,文章写成不急着发出去,放一段时间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一个月后,我收到报社寄来的样报。当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寄信人地址写着“贵州日报”几个字样的牛皮信封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凑着鼻子反复闻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文章,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看什么都觉得顺眼,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

受此影响,我勤奋读书写文章。我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晚睡一个小时,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已写了一篇习作和读了几页书,周末节假日更是读书习文的好时光。如此坚持不懈,从不曾放弃过。

屈指算来,写稿与投稿已有20多年,收获可是满满的。对于这些成绩的取得,《贵州日报》怎么会没功劳呢?“她”就是指导我工作学习生活的终生老师。

《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活动之——我与《贵州日报》征文”启事(点击查看)

文/杨治钊

刊头制作、相框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实习编辑/王涛

编审/李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