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苏东坡与欧阳修两大文豪的相遇 始于师生情缘(更像是忘年之交)

句子大全 2010-05-21 05:09:12
相关推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倘若没有宋代,那么文化的光芒将会暗淡许多;而在宋代文坛之中,倘若没有欧阳修于苏轼,那么宋代文坛便空了半壁江山,欧阳修接续了古文运动,而苏轼则将宋代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苏轼和欧阳修两大文豪的相遇就像是主要要相遇的缘分,欧阳修祖籍在江西庐陵,但他在蜀地绵州长大。欢阳修与苏轼同在蜀地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或许由此也拉近了二人的关系。欧阳修二十二岁考中进士,而比欧阳修小两岁的苏询却屡试不第。于是苏洵放弃了求考功名的愿望,将心思放在了培养苏轼、苏辙两兄弟身上。

嘉祐二年( 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不负父亲苏洵的期望,同时考中了进士。而苏轼考中进士的经历,又与欧阳修传有一段佳话。这一年, 礼部省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和梅尧臣,出的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为此洋洋洒洒构得佳篇。在批卷子时,梅尧臣对苏轼的古文大为赞赏,与欧阳修商定,将此考卷录为第一。但欧阳修看了卷子之后,很怕这是自己的门人曾巩之作,假使录为第一,定然招来非议。于是,欧阳修无奈地将苏轼的考卷录为第一。

古代的科举考试,讲求师生之谊,即考中进士的人,必拜主考官为师,自认为受业门生。因此,苏轼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欧阳修的门生。从文化史上看,这一年考中进士的可谓名人辈出。不仅苏轼、苏辙考中进士,同时考中的还有曾巩,以及日后成为理学大家的程颢与张载。而在众门人中,最得欧阳修赏识的则是苏轼。

治平三年( 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送葬归乡,直至服丧满后才再次回到京城。此时京城已然不同往日,神宗继位不久,欧阳修、富弼等朝廷重臣已解职去了地方。苏轼人职京城,面对司马光与王安石之间变法党争的局势,尽管没有了欧阳修等人的庇护,但苏轼仍敢于直谏,直斥变法。不久苏轼遭人构陷,于是他请求和欧阳修一样,离开京城,外放地方任职,苏轼得了个杭州通判之职。熙宁四年( 1071年),苏轼赴杭州上任,在人职前,他特意去看望了远在颍州的欧阳修。此时的欧阳修已垂垂老矣,两人许久未见,相谈甚欢。或许他们在当时并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为诀别。第二年( 1072年),欧阳修就在颍州溘然长逝了。

二十年后的元祐六年( 1091年),虽然苏轼仕途并不顺利,但他俨然已如昔日的欧阳修,成了文坛领袖。这一年,苏轼任职颍州半年,这里正是欧阳修与世长辞的地方,苏轼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时常向人缅怀起这位“一朝为知己”的老师。

苏轼没有辜负欧阳修的厚望,其为人做官,行之有道,而不敢见利忘义,苏轼和欧阳修不仅是科举上的师徒关系,在思想上更是受到了欧阳修的影响,欧阳修的年龄可谓苏轼之父,可后人看来更像是忘年之交。

而苏轼用书法写下的欧阳修作品《醉翁亭记》,仿佛用最好的方式来给大家见证这一段忘年之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