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诗囚孟郊即将远行 韩愈作了一篇文章(不仅是鸣不平 更是勉励)

句子大全 2010-07-03 03:50:45
相关推荐

引子:公元801年洛阳城外,天刚蒙蒙亮,两匹马儿在长亭旁悠闲地吃着草,长亭内坐着两人,一人两鬓微白,约摸有五十多岁,另一人约摸三十余岁。两人举杯对饮,眼中充满不舍之情,似乎是在送别。不久,二人起身,老者上马准备离去,这时年轻人给老者递上一封书信,赠别老者,老者收下书信后,骑马离开。青年则留在原地,目送其远去,眼中充满了不舍与担忧。出城数十里,老者下马休憩,休息时打开书信:“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这青年人便是唐代举世闻名的大儒——韩愈,老者则是赫赫有名的诗囚——孟郊。而书信则是韩愈为孟郊饯行所作——《送孟东野序》。孟郊擅长作诗,在文坛影响深远,却迟迟不遇,到了五十余岁才得到溧阳县尉一职,虽然拜官但是小小的溧阳县尉确实屈才。所以韩愈作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赠别孟郊,也是为孟郊鸣一声冤屈。

全文围绕“物不平则鸣”展开,草木本无声,风吹而动才有了草木的声音,水本无声,风吹浪起才有了水声。死物如此,活物更是如此,离群的孤雁不停地哀鸣,战败的头狼哀嚎,人亦是如此。

“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国仇家恨,政治黑暗,怀才不遇,为我国历史上的那些大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土壤。他们往往满腹经纶,人生却屡遭坎坷,胸中愤懑无处宣泄,无人可诉,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只得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于是文学创作便成为了他们宣泄的一个重要的出口, “不平则鸣”大抵便是如此。

司马迁在自序中提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他自己所著《史记》也是心中愤懑,从而发奋创作。有晋一代,正经乱世,政治黑暗,士人大多不满于当时之状,玄学之声渐起。怀才不遇,王粲喜好驴鸣,政治黑暗,阮籍穷途而哭。不过正因为这样的土壤,才会孕育出无数伟大的文人,才会有我们今天依然津津乐道的文章词赋。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但看其年轻时的作品,虽然绝妙,但仍不足以坐拥此美名,反而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妻离子散,见识了滔天战火下的百姓悲苦,见证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他的作品才越发老道,才越发地反映现实,才有了“诗圣”的名号。

除了杜甫,我国历朝历代许多伟大的诗人,不都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有了可以流传千古的名篇。屈原的声声楚歌中,我们听到了对于楚国的哀思,听到了对于自己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的怨恨。向秀的《闻笛赋》,我们看到了对友人的哀思,以及深陷政治漩涡的无奈。岳飞的《满江红》,我们看到了对于敌寇的愤恨,与一腔报国的热血。他们哪个不是一生坎坷,才有了这从胸腔中喷涌而出的声音。

北宋名相吕蒙正,年少时家贫,处处受人欺凌,为改变现状,发奋苦读,因为租不起房子,只得在寒窑里读书学习。后来发迹了,坐上了北宋的宰相,更是看透了人心的伪善,写下了《破窑赋》,其中一句“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深得儒家“穷达”之意,男儿穷通当有时,不论所处穷困还是富贵,都要坚守本心,坚守住本心,才能称得上大丈夫。

韩愈“不平则鸣”也有此意,不平则鸣不但是为了自身的解脱,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与其他不平之士共鸣的责任,一份抚慰后人心灵的责任。屈原作不平之音,为无数失意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也引得无数后人的共鸣。

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导致了一系列的不平之事,我们在引以为戒的同时,也要庆幸它为我国文人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他们一生坎坷,有的一生不遇,有的家破人亡,以这样为代价,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名家名篇。这不仅是单纯的情感上的发泄,更是一份历史责任感。

“不平则鸣”不单单是替孟郊鸣冤,也是对其加以劝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感,一份忧国忧民的责任。孟郊虽然一生不遇,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应对其加以鼓励,如果真的就此消沉,我们历史上便会损失一位伟大的诗人。这才是真正的“不平则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