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白居易愉悦欢喜的一首诗 短短4句(写尽人间的美好 成千古经典)

句子大全 2022-11-13 07:40:01
相关推荐

作者:平酱。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基层的官僚之家,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都做到县令一职,因此,他的家里从小就培养他读书,让他参加科举考试。终于,他在二十九岁那年考上了进士,二十九岁在如今的职场可能年纪比较大,但是那时,白居易已经算是比较年轻的进士了。

就这样,白居易踏上了仕途。一开始,他当然是意气风发的,但是后来,在仕途上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比如说,他写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就是出自因为降职而写的《琵琶行》一诗。五十岁左右的时候,白居易先后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在这期间,他去钱塘湖游玩,写下了很经典的一首诗《钱塘湖春行》,短短4句,写尽春色的美好,入选课本,成千古经典,体现了他愉悦欢喜的心情

从本诗的题目《钱塘湖春行》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某个春天,去钱塘湖游玩行乐的时候写的,“钱塘湖”指的就是“西湖”。这首诗中,白居易用流畅通俗的语言,描绘了早春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首联中,“孤山寺北贾亭西”,写了西湖的两处标志性建筑。“孤山”位于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为不与别的山相连,所以被称为孤山。“孤山寺”是南北朝时陈文帝初年所建。而“贾亭”,则是西湖名胜之一,乃唐代贾全担任杭州刺史时建造的。接下来的“水面初平云脚低”,描写了西湖水天相接、白云低垂的画面,显得阔大宏丽、蔚为壮观。由此可见,首联是从宏观处落笔,概括描写了西湖孤山耸立、寺院点缀、亭台错落、水波浩渺、白云低垂的景象。

颔联则是从细节处描写,生动刻画了早春鸟类活动的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目之所及的几处地方,早来的黄鹂鸟争相栖息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新燕啄春泥”,不知是哪里来的刚飞回的燕子,在衔着泥巴筑巢。这两处莺飞燕舞的细节描写,显示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动物们都逐渐开始出来活动了。

如果说颔联是对春天动物的描写,那么颈联就是对春天植物的描写。诗人选取了花和草这两种典型的春天植物。“乱花渐欲迷人眼”,纷乱的花朵使人逐渐变得眼花缭乱,“浅草才能没马蹄”,浅嫩的春草只能刚好遮盖住马蹄。这句诗抓住了繁花使人眼花缭乱的特点,以及春草低浅鲜嫩的特点,为尾联的抒情做足了铺垫。

有了前面的山光水色、莺歌燕舞、花繁草嫩的铺垫,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感叹,这样的景色让诗人流连忘返、难以满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则又是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骑马穿行于湖东,两边都是袅娜翠绿的杨柳,投下斑驳的树荫,漫长平坦,诗人可以尽情悠闲地骑行,不用担心很快到达尽头,心情自然愉悦闲适。

白居易的这首诗非常浅显易懂、平易近人,其主题也十分日常化、生活化,不涉及山河人生等宏大的话题。他仅仅是简单记录了一次西湖出游的景色和心理,春光明媚、天清日朗、春回大地、生机盎然,以至于诗人不禁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正是有了这样的佳作,才让我们对春天的美好体悟得更加深刻了。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