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鲁迅回忆童年时最伤感的一句话(可惜很多人都没有读懂)

句子大全 2022-11-19 03:33:01
相关推荐

鲁迅有一本散文集叫《朝花夕拾》,里面记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一些生活以及所思所想,这本集子总共有10篇文章,其中回忆童年的文章有一半的篇幅。例如我们中学课本里都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都不乏童真的乐趣和对以前家人、亲友的怀念。但这10篇散文里,有一篇写得最为伤感,文章的名字叫《五猖会》。

很多人都认为《五猖会》这篇文章写的是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但我们如果细细品读,会发现鲁迅在字里行间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话“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一句尤为耐人寻味。作为成年人的鲁迅,他真的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叫他背书吗?肯定不是。那这句话是表达对父亲的不满,对以前接受教育的方式的控诉吗?也完全看不出这个意思。要读懂这句话,还要看一看全篇文章的思路。

《五猖会》这篇文章乍看起来零散的很,整片文章的结构显得很乱,但实际上,这么乱的结构是跟当时鲁迅内心的烦乱紧密相连的。首先整篇文章一会儿用儿童的视角去叙述,一会儿又跳脱出来用成人的观点去评论,就是一种很不寻常的表达。

在这篇散文的前两段,鲁迅用儿童天真的视角写了自己小时候对迎神赛会的憧憬与渴望,表现出来的是回忆童年的纯真与失落。紧接着三、四段,他突然回到当下成人的视角,写到读《陶庵梦忆》时看到以前的赛会场景,以及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场景的体会与看法,从而引出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文章前半段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细细体会就知道鲁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心境并不太平。他一提笔是完全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的,但写了两段之后,内心的烦闷不禁涌起,所以不自觉地从童年的情感中脱离了出来,开始用理性的话语来叙述和点评历史上的赛会场景。整个前半段都是为下文的五猖会做的铺垫,他的信笔由来完全是顺着自己烦乱心境的自然流露。

《五猖会》的后半部分才开始切入主题,写自己终于有机会去东关看五猖会了,这是童年罕逢的机会,也是整个家里男女老少的盛事。写这一段的时候鲁迅依然是用成人的视角写的,是理性地叙事和议论笔法。但后面写到自己和家人即将乘船出发的时候,父亲突然出现了,命令自己背完《鉴略》才能跟着去看五猖会。

鲁迅一写到父亲,可以很明显地发觉一下子他又陷入了童年的回忆中,整个笔调都瞬间饱含着深情。他又变成了一个孩童的视角来叙述整件事情,用七岁的小孩感官,写到自己的父亲和他同坐在一张桌子前,一句一句地教他读书的场景,然后写到父亲留下自己背书时的心境,“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并且还写到母亲、保姆和工人在等他背书时的焦急,与他背完书之后所有人的皆大欢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所有人都为他背完书而高兴的时候,鲁迅写到:“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这种失落和伤感真的是鲁迅当时去看五猖会的心境吗?并不见得,这一点从他叙述的语言中可以感觉出来。他之所以这样写,表达出来的完全是鲁迅在写这篇文章时候的真实心情,是他在受到打压和排挤,并对中国革命前途表示担忧时候的真实写照。

由此再来看本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突然而来的点睛之笔:“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鲁迅并不是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让他在那个时候背书,他写这句话的真实意思也并不是要追究这个问题。整句话只是他当时伤感心情的自然流露,里面没有对父亲的抱怨,也没有对小时候所受的教育的控诉,反而是有些怀念的情绪在里面的,怀念父亲的严格,怀念童年的境遇。鲁迅也正是用这种怀念,来排解当时心中的烦闷。其实,这也是当时鲁迅写《朝花夕拾》几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