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雍正王朝:劝人 要向廉亲王胤禩学习(几句话 就让弘时坚定跟随)

句子大全 2022-11-19 05:01:01
相关推荐

雍正皇帝登基后,风波不断,田文镜治下的河南发生了“生员罢考”事件又将雍正皇帝和天下读书人推到了对立面。为了争取清流官员,壮大自己的朝廷势力,一直致力于抹黑甚至扳倒雍正皇权的“八爷党”也开始频繁活动。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廉亲王胤禩找到了皇三子弘时,试图将其拉到自己的战船上。

这里,有一个让人颇为费解的疑问,那就是廉亲王胤禩为何不管干什么都想把皇三子弘时拉上呢?

其实,这一招很毒,也很有效:

1、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康熙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事件已经落下帷幕,昔日的皇四子胤禛也已经成功升级为雍正皇帝,他就是江山正统,就是天下臣民认可的皇权代表。也就是说,就算此时的“八爷党”势力再大,如果真推翻了雍正皇权,也是篡逆、也是造反,也是大逆不道。

皇三子弘时,就是“八爷党”找到的一个能令天下臣民信服的造反理由。看好了,我们承认大清江山的正统传承,只是反对雍正皇帝而已,让雍正的皇子登基继位,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2、作为雍正皇帝的皇子,皇三子弘时除了自身拥有的朝野势力外,还能被“八爷党”当成一块招牌,影响并拉拢那些摇摆不定,或者不支持“八爷党”只是反对雍正皇帝的朝廷官员们。也就是说,有了弘时,“八爷党”培植朝野势力就会更为顺畅,更为合理。

3、对于雍正皇帝而言,以廉亲王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始终都是敌对势力;但皇三子弘时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很多事、很多话乃至很多关乎皇权稳固的信息都能放心的让弘时知晓。同样,很多“八爷党”不能说、不能做的事,皇三子弘时也能不被怀疑、放心大胆地去说、去做。

也就是说,弘时就是“八爷党”的一块盾牌,甚至是安插在雍正皇帝身边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间谍。

只是,在“科场舞弊案”以后,廉亲王胤禩一直将张廷璐的证词掌握在自己手中,用作对皇三子弘时的制约。但弘时也不傻,索性快活度日、不问政事,反倒让胤禩逐渐失去了对弘时的控制。

于是,廉亲王胤禩找了一个机会,来到了弘时的府上。

正如弘时所言,“您的心思,多少我也知道一点”,“科场舞弊案”告破后,弘时也在逐渐远离胤禩,以求能让胤禩“饶过自己”。

所以,才有了皇三子弘时和下属这样的两句对话:

“八爷来了!”

弘时则直接命令道:

“去,说我不在!”

凭廉亲王胤禩的身份和地位,前往皇三子弘时的府上,还需要下人通报,等待许可后才能进入?

当然不用!而且,这一点,弘时也非常清楚!

也就是说,当时的胤禩就站在身后,弘时非常清楚,他的这句安排就是故意说给胤禩听的。目的就是为了明明白白的告诉胤禩:识相点,我烦你!

对于弘时的反应,胤禩自然非常清楚,但他并没有理会,因为他今天来就是为了打消弘时的厌烦,将其牢牢拴在自己身边的。所以,胤禩反倒笑呵呵的给出了回应:

“我刚下朝,路过这儿,有一件事顺便想和你聊一聊!”

来看弘时的反应:

“那,到屋里坐吧!”

“到屋里”,三个字就将弘时的小心思暴露了出来,也将胤禩和弘时两人之间的交往习惯暴露了出来。在弘时看来,胤禩只要出现就是有阴谋、有计划,所以,他才会提议“到屋里”,秘密交谈。

只是,廉亲王胤禩并没有同意弘时的提议:

“不了,不了,这儿就挺好的!”

意思很明确:你不用给我设防,我今天来给你说的这件事,没啥值得保密的!目的也很明确:让弘时放纵警惕,以便于自己展开对弘时的劝说。

接下来,就是胤禩对弘时“快活度日”的不满,尤其是面对弘时“我也不想这样,可又能怎么样”的破罐子破摔时,胤禩的劝说则堪称教科书级别:

“你看看弘历,这几年不断地当差、不断的结缘,不到两年的时间,人家就被晋封亲王了,可你这当哥哥的,到现在连个郡王都不是!”

这句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狠狠的打击弘时的自尊心,典型的“激将法”!

同为皇子,你还是年龄居长的皇子,人家两年封“亲王”,你到现在连个“郡王”都不是,你还好意思“快活度日”?

同样,这种“激将法”和“羞辱法”也是家长和老师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虽然用“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有时候也会起到反作用,但皇三子弘时毕竟是皇子,是受过了系统、严格、完善传统教育,自尊心强、求胜心切。所以,胤禩才会放心的用“激将法”来刺激弘时,才能确保劝说的成功!

只是,因为胤禩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张廷璐的供词,而被弘时视为了威胁,这就直接影响了弘时对胤禩的信任。更何况,廉亲王胤禩和雍正皇帝之间数十年的明争暗斗,弘时也是了然于胸。所以,弘时对于胤禩的劝说,非但没有动心,反而将胤禩的小心思直接揭了出来:

“八叔,您打小对我好,这我也知道,但侄儿也不是小孩子了!您的心思,多少我也知道一点,您就饶过侄儿吧,让侄儿安安生生地过几年快活日子吧!”

别说那么好听,你让我争权夺位,还不就是为了你那点小心思!

面对如此明显的质疑,胤禩该怎么办?

直接将张廷璐的供词交给了弘时!

既然这份供词非但没有将弘时控制,反而将其逐渐消沉、不问政事,倒不如直接还给弘时,缓和两人关系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阴暗心思隐藏。毕竟,直到现在,弘时还认定胤禩是来害自己的,不是来帮自己的!

只是,在这个时候,弘时有一句疑问:

“您为什么这样做?”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抓住了我的把柄,你为何不利用;既然不利用,你有为何抓我的把柄呢?

来看胤禩的回答:

“我为什么不这样做?”

对于弘时的疑问,胤禩自然不能明言,但这句反问却能回答弘时的两个问题:

不让你小子吃点亏,你就不清楚你八叔的手段;

但如果让你吃了大亏,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对我又有什么好处!

好了,两人之间建立了信任,缓和了关系以后,胤禩将这次前来的主要目的明确表达了出来:

振作起来,同弘历争!

对于胤禩的建议,弘时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敢,只是觉得没有意义而已。所以,弘时接下来的回答,就是心里话:

“有些事情就要认命!您争了几十年,可现在又怎么样呢?弘历是皇爷爷看中的人,太和殿那个位置迟早是他的,这个谁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同他争,我能争得过?”

就好像当初你争不过雍正皇帝一样,我也争不过弘历,咱俩都得认命!

这句话,虽然是弘时拒绝胤禩拉拢和鼓励的直接理由,但也让胤禩找到了弘时担忧的所在。所以,针对弘时的疑虑,胤禩开始了自己的劝说:

“照你这么说,现在的皇上就应该是你二大爷,而不是你阿玛。你和八叔不同,我是过来人,当时有很多事情都想不明白,也没有一个人指点,因此好多好多的机会都白白的失去了!可是现在,八叔的失败就你的本钱。记住,只要你自己振作起来,就不会重蹈你八叔的覆辙。”

这段话,廉亲王胤禩几乎解决了弘时所有的担忧:

1、皇权传承,和“命”无关,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确定结果如何!弘历再得宠,再拥有极高的继位呼声,还能高过被明确册立为皇太子的胤礽?可结果还不是胤禛登基为帝,胤礽圈禁终身!

所以,不用也不要“信命”!

2、我当初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当时年轻糊涂、不明白事;同时,身边也没有得力的帮手和智囊。可你就不同了,有了我,你就能绕过所有的弯路,直达龙椅。

听到这里,弘时开始动摇。只不过,他对于胤禩帮助自己的真正目的,还是不能确认。也就是说,弘时无法确定将来的皇位到底是自己坐,还是胤禩坐。于是,弘时给出了终极一问:

“八叔,您为什么要帮我?”

对于这个问题,胤禩前后给出了两个答案:

1、和雍正皇帝争个输赢。很明显,这个答案还是没能解开弘时对于皇权归属的疑问。所以,弘时追问了一句“争赢了呢?”意思也很明确:争赢了以后,龙椅谁坐?

2、封我一个铁帽子亲王。这个答案虽然回答了弘时的疑问,但弘时却无法相信他能放弃皇位,只为了一个“铁帽子王”就如此帮自己!所以,弘时又追加了一句“就这些?”

好了,既然问题的关键转换成了“皇权归属”上,廉亲王胤禩就只需要把自己的“无心夺位”的心思表达明确就行了:

“你看你八叔的头发都白了一半,像八叔这样的年纪还有什么念想?其实啊,什么铁帽子不铁帽子亲王,我根本不在乎,不过我只是想把我前半辈子在我自己身上输掉的,后半辈子从你身上赢回来。不对,一定要赢回来!”

我年龄大了,再当皇帝几乎没有意义了;甚至,被无数皇室宗亲拼命争取的“铁帽子王”,我也不在乎。我在乎的就只有一点,那就是我不甘心、不服气!前半辈子我输了,但我希望能借助你赢回来,就这么简单!

很明显,“争一口气”这个理由,更容易被弘时接受,因为生在皇家的弘时懂得错失皇位的不甘,到底有多不甘;更懂得输给一个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心中的不服,到底有多不服。

只不过,等到两人达成共识以后,反倒是胤禩主动带着弘时前往“屋里”说话。说到底,胤禩还是没能躲过“阴谋行事”的秉性,永远不会也不懂得“王道行之”!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