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句子的矛盾逆折能使诗词更加警策(杜甫与古人都喜欢如此写法)

句子大全 2022-11-26 03:11:01
相关推荐

矛盾逆折的语法,是在间隔甚短的距离中,容纳两个相反的意思,而诗人能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须臾之间,联贯一气,创造出一个相互冲激而跃起的高潮,这样的诗句,往往能给人警策的印象。

大凡矛盾逆折的语法,是紧跟在一个正面的意思后面,翻出一个新的反面意思,这二个冲突的意思紧紧地相蹑着,便能显出诗的张力与密度。这种技巧的探讨,宋人已有类似的理论。

如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说:“老杜九日诗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对属,又第一句顷刻变化,才说悲秋,忽又自宽。”(页三)杨氏推崇这句“老去悲秋强自宽”为古今奇句,起首雄杰挺拔,唤起了全篇的精神,且以为这句诗的妙处就在“顷刻变化”。所谓“才说悲秋,忽又自宽”的“顷刻变化”,换句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矛盾的语法。

杜甫用这种技巧写的诗不少,如他的《述怀》诗: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正在平铺直叙,形容鸡狗不留,户牖尽空,再顺着写下来,应该是“地冷骨已朽”,但杜甫偏横出一句“地冷骨未朽”,这“骨未朽”三字故意逆出,吴北江说:“逆折一笔,悲凉沉郁!”古人所说的“逆折”,和今人所说“矛盾语法”相似,这一句逆折,使原本平顺滑下的句子,一转而成凝重沉郁了。

又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二:

此时与子同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这时杜甫携着长镵回抵屋内,家人子女原本男呻女吟,该四壁嚣闹才对,男呻女吟已够痛苦,见他空手而回,一无食物,不是大家呻吟加剧,而是吓呆了连呻吟也不敢出声了,这矛盾的“静”字发挥了多大的效果?

所以自古诗文家都注意“逆笔”,程晋芳在《童山诗集序》中说:“文章恒以逆而成,水之就下,势则然也,风挠之,石犄之,回曲而纹生,激荡而澜汛,其蹙缩复迭,必有奇峰峭岫出乎其间。”顺写不能振刷奇峭之思,要用逆笔才使回逆生纹,而且“蹙缩复迭”,就是增强了内涵密度。

再如杜甫《秦州杂诗》中的一联: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浦起龙以“警绝”二字来形容这一联诗,施补华将这种写法称为“加一倍写法”。照常理来说,应是风起云扬,却偏说无风的时候,云涌着出塞去;不说夜月临关,却偏说天还未夜,月儿已照临到城上。这种看来似乎龃龉混乱的语意,在诗人的笔下,自然将它转变成一种新的美的秩序,化陈旧熟稔为新颖倔奇。

且看这首诗的上文是“莽莽万重山,孤城石谷间”,城在万山石谷间,所以城里虽无风,天上的云却在奔涌;天还没有全黑,月亮已照临关上。杜甫这样写,正显示出山的多、谷的深,城虽高迥,却少见夕阳。这两句诗使一片苍莽荒凉的乱山孤城景象,借着矛盾的语法跃现出来。

仇兆鳌曾举陈无已及杜甫内容相似的诗来比较,并轩轻优劣,殊堪玩味。仇氏说:“后人喜学杜诗,而工拙迥殊。杜云:“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陈无已《寒夜》诗云:“留滞常思动,艰危却悔来。”觉杜老健而陈衰飒。”(《杜诗详注》卷二十二)

仇氏依凭他对诗歌欣赏的经验,直觉地判出少陵的句子“老健”,后山的句子“衰飒”,这判别是不错的。但他还不曾能指出“老健”或“衰飒”的缘故,其实“留滞”与“常思动”,“艰危”与“却悔来”,意义是平顺的,死板而无趣,而杜诗则用逆折翻腾的笔法:虽留滞,才不尽;虽艰危,气益增,意义是相反的,这种一正一反顺逆相荡的波折,加强了诗句的笔力。

但是陈无已自有他得意的诗句,如《绝句》云: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读到这一联句子,上句七字很顺溜地滑下来,下句则不然,多了一层逆折,意味反而更足:客愈可人,期愈不来;期愈不来,客愈可人!如果作“客有可人期则来”,一失去矛盾的冲突,还剩什么情趣?

试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的一段批评:“东坡谓白(居易)诗晚年极高妙,或问之,曰:“风生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余按此二语殊平浅,非白诗之妙者,不解东坡何以赏之?”(卷三)

“晴天雨”、“夏夜霜”都是绝妙的矛盾语,苏东坡在一千年前已懂得矛盾语的“高妙”,能从白氏二千八百多首诗中,独举《江楼夕望招客》诗中的一联,作为晚年“高妙”诗境的代表,而晚生八百年的潘氏,反而“不解东坡何以赏之”,说什么“二语殊平浅”,就鉴赏的眼力高低来说,东坡是高明地走在时代前面太远了,潘氏连别人鉴赏出来的妙处还看不懂呢!唐代张籍也有《隐月岫》诗:“月出深峰里,清光夏亦寒”,“夏亦寒”与白诗的“夏夜霜”,用的是同一种笔法。

再看韩愈的《宿龙宫滩》诗:

浩浩复荡荡,滩声抑更扬!

何焯在第二句下特别指出:“佳在此句”,何焯只知道说“佳”,还不知道所以“佳”,蔡绦在《西清诗话》中引黄山谷的话说:“退之裁听水句尤见工,所谓浩浩荡荡抑更扬者,非谙客里夜卧,饱闻此声,安能周旋妙处如此耶?”(据《宋诗话辑佚》本)

以为这句听水声的诗,剪裁得十分巧妙,乃是从切身历练中细细品味出来的。黄山谷从“体物入微”的角度去欣赏,自然比只说“佳”要具体得多,但从文句的组织上看:“抑”与“扬”是两个相反矛盾的元素,用在一句中,在极短的距离间,容纳下这两层相反相斥的意思,很容易教人感到意外的惊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