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民间俗语“做贼养汉 一次就惯”(虽然是骂人话 为何说有道理)

句子大全 2022-11-27 02:33:01
相关推荐

老百姓常讲的“做贼养汉”下一句是什么?反映人性,两句都很在理

民间有很多俗语流传到现在,虽然有些带有封建迷信,但有些则讲的很有道理,体现了古人的哲理。

比如民间有句俗语叫“做贼养汉”,但此句下一句叫“一次就惯”,有时前半句常被民间当成骂人的话,而“做贼养汉,一次就惯”则体现了古人看透人性,也是古人经验,对我们后人很多借鉴作用。

但“做贼养汉,一次就惯”也可以当成一层意思去理解,也可以分开理解,因为这句俗语中含有“做贼”和“养汉”两件事,都点明了人性。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民间这句俗语,为何看透人性。

“做贼”与“一次就惯”

古往今来,“贼”是一个最差的不良人,是指偷人东西的人,因为从古至今并不缺小偷。当然“做贼”除极个别原因,但大都是就是一种盗窃行为,也是犯法行为。民间把“贼”叫作“梁上君子”、“三只手”。

古人认为,当贼的人,或许一辈子都是贼,为何这样说呢?

一个人如果偷盗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那么他会感财富来得太快。如果此时没有外界劝阻,使其认清当贼的危害性,那么他还会有第一次第二次。

古人还有句话叫“贼不走空”也反映了做贼的人一个心理特点,即使偷不到东西,也会把不值钱顺手牵走。这些已经在一些案件中验证了。

“贼不走空”这句话出自张孟良《袁文会与刘广海》十一: “老人又从锅里端出一碗杂花米粥,里面还掺了些山药,热乎乎的,递给他喝。袁文会一面往下灌,一面偷偷地用小眼睛四下洒打,这是做贼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总想偷点什么。所谓‘贼不走空’。他一眼瞥见头上有个篮子,用一根铁丝钩儿悬挂在房梁上,小鼻子嗅了嗅,闻到一股香气。他几口把粥喝完,又把碗舔干净,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该回家了,不知道我爹娘怎么惦着我咧。’”

这里记述了一个贼人的心理特点和他“做贼”习惯。古人对贼很痛恨,因此古人经常教育后一代:宁可穷死,不能偷东西。因为一旦沾染“贼”的习气,要改很难,除非要“痛改前非”。

“养汉”与“一次就惯”

“养汉”是古人对偷情一种说法,是指女人除了丈夫以外还有另外情人,这里“养”并非现在我们说的“包养”,而是含有“偷”的意思,也指偷情。

元朝李文蔚 在《燕青博鱼》第三折中有一句:“你这个养汉精,假撇清。”刘真在 《春大姐》:“从古到今,养汉的坏女人才有相好的呢。”

《红楼梦》第七回中便写道贾府的佣人焦大酒后骂街:

“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这里的“养小叔子”是指嫂子与丈夫弟弟发生不正当关系。而“养”不是“养育”、“养活”, “养小叔子”事实上就是“养汉”的意思,东北话有句骂人话叫“养汉”,就是指女人有了外遇。

我国是一个有着千年男尊女卑传统,男人虽然在外面沾花惹草出轨名声不好,但如果女人有了外遇或者偷情,在古代就永远抬不起头。因此“养汉”大都被用作骂人的话。

那么“养汉”与“一次就惯”为何能连在一起?

有人说偷情虽然偷偷摸摸,但却有着“愉悦”与“兴奋”,因此从古代至今“养汉”并非一次,而有一次就会有下一次。比如《水浒传》里的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虽然武大郎看不到,但有武松在,两人依然大胆,直至东窗事发,双双被杀。

古人认为女人“养汉”一次就会成为习惯,而且把这些女人当罪恶之人看待。但现在女人如果在婚姻内出轨,也依然遭人唾骂,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王宝强事件也说明这个道理。

因此“养汉”是一个不好听的词,女人都不想沾这个词,也被用作骂人的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好呀!青天白日,要哄人养汉,我出首去。”

“做贼养汉,一次就惯”含义

为什么把“做贼”和“养汉”放在一起呢?

其实这句俗语,如果从侧重骂人的角度看,无论是“做贼”还是“养汉”都有含有“偷”的意味,因此这一句着重突出“养汉”。

因此民间常把这句话当作骂人话,不过虽然骂人,但与老百姓的经验来看,也折射了人性的一面。因为这两件事,都让人感觉舒服,一个是财富通过偷来得太快,一个来自生理上愉悦,让人管不住自己。

这句话也是我国传统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果干了这两个被人骂的事,那就会被钉在耻辱架上。因此古人有些俗话虽然带有封建迷信和偏见,但“话糙理不糙”,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有些传统观念也是束缚人性的东西,不应全部抛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