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三年级18课《童年的水墨画》学会运用方法理解语句(感受诗中快乐)

句子大全 2022-11-30 06:22:01
相关推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这一主题,安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等4篇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课文学习的重点,学习时,要以课文中的那些难懂的句子为线索,让孩子在读懂这些句子的基础上读懂文章的意思,慢慢领悟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实践运用。

文本解读

《童年的水墨画》是本单元第一课,课文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儿童生活的水墨画卷。本文编排了三首儿童诗,描绘了儿童生活的三组画面:在优美的溪边,一个孩子悠闲垂钓;在宽阔的江上,一群孩子拍水戏耍;在清爽的松林中,几个孩子欢快地采蘑菇。

每一首诗都在传递一个共同的主题——欢乐,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红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们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识字写字

课文要学习积累的词语有“水墨画、浪花、葫芦、清爽、松针、蘑菇”,其中“葫芦”“蘑菇”中的最后一个字读轻声。

难读的词语“染绿了、你泼我溅、斗笠”,要注意“染”字的读音为翘舌音,三声“ran”;“拨”的字音读一声“bo”,与“泼”“拔”的字形要区分开。文中的“扇动”的“扇”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

积累叠词“清清爽爽”“明明亮亮”,书写“爽”字时,要强调笔顺,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小撇,不要先写里面的“人”字。书写时可以释义,“爻”,像通风的窗棂。“大”,人站在窗前,感到光照明亮,空气清新,正舒展四肢,那种感觉一定是很舒适。

书写指导还要重点强调“染”字,很多孩子在写时容易在“九”上加写好写成“丸”,还有很多学生易将“染”字写成左右结构三点水,在指导孩子写字时,老师或家长们可联系“染”的演变过程理解:“木”表示能制作染料的植物;水是用染料制成的液体;“九”表示多次染而不褪色,如“染布、染色、印染”等。

聚焦方法

《溪边》这首诗主要写孩子们在溪边垂钓的情景,说说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画出哪些句子是你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想一想,你会用哪些方法去理解呢?

方法1:想象画面理解句子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生活中,溪边无风,溪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溪水清澈,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将溪水染绿了。站在高处看,这条小溪就好像一条绿玉带一样。

方法2:联系上下文理解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这里的“人影”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下文“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从这一句我们知道“人影”是垂钓的孩子,再联系上文知道山是青翠的,溪水很平静,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中,也变成绿色的了。

方法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的鱼儿和笑声。

通过上下文我们知道“人影”是指一个孩子在这里钓鱼,再联系自己平时看到的钓鱼情景,或者自己钓鱼体验,引导学生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孩子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表现得就是孩子们钓鱼的乐趣,最后让我们再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句子。

运用方法,感悟理解

总结学法:在学习《溪边》时,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理解难懂句子?(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接下来大家运用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江上》和《林中》,体会戏水之乐、拾蘑菇之趣。

《江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的意思。抓住“拍水”“拨动浪花”“你泼我溅”“钻入水中”“出水时”知道——孩子们在水中游泳。从“笑哈哈”和“两排银牙”——孩子露出的笑脸,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戏水时孩子很开心。

《林中》联系上文“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可知,作者写刚钻出泥土的小蘑菇的头顶部分就像斗笠一样。

我们再看看这句诗“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就不难理解了。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戴着斗笠的孩子们就像刚出土的小蘑菇一样,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可爱。

学以致用,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价值。在学习《溪边》这首儿童诗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后面两首诗,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和应用,也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