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韩信惨遭吕后杀害 死前撂下一句狠话(让刘邦得知后坐立不宁)

句子大全 2022-12-02 04:01:01
相关推荐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古代功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会遭受什么样的下场,所以就会有名将千方百计地隐藏自己的功劳,放置在领导着身上。

其中汉朝初年,几乎打下来二分之一天下的韩信是个不可忽略的存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颇具胆识、有勇有谋,与张良、萧何合称为“汉初三杰”。但这种威名就给他带来了麻烦,容易得到上司的“另眼相看”,而刘邦本身就具有一个当权者应该有的心狠手辣。

如此,韩信的下场自然不会多好。即使是后来汉朝建立,兵权全部都归到了刘邦手里,可是他还是不觉得已经完全消除了韩信这个隐患,刘邦时时刻刻捏着一把冷汗。于是他终于下了决定,已别人的名义弄死韩信。

最终韩信去世了,也留下了一句话,这正是这句话让刘邦在此心中一寒、一身冷汗,让他知道自己获得天下是多么的幸运,韩信曾经距离中原大地的最顶端是多么的触手可及。

但如果翻看历史,就会发现韩信的死不仅是因为他功高盖主和刘邦的多疑,还是因为他的不“懂事”、不懂得一些事情该如何做,从而造成了他的结果。

一、各方保命

一个王朝的建立自然不可能只靠单独的几个人的功劳,而是很多能人志士共合的成果,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功劳,当功劳出现分配不均的时候,百姓就会对当权者:也就是皇帝,产生质疑,为了不让底层阶级生出这种想法,那皇帝必须当得名正言顺,无论是理由还是功劳。

所以,在平定天下之后,刘邦手下的文臣将领们都开始收敛自己的存在感、淡化自己的存在感以求保命。

例如张良。张良先辈是韩国国相,张良也就自小懂得君臣之道和帝王心术,与刘邦一直保持着客卿的身份,而非臣子,以此来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当天下平定之后,张良也一直谨记着自己应该做什么。

张玲没有拒绝刘邦的封赏以免造成怀疑,而且还把封赏的地方放在了刘邦相遇的地方,表示自己真的看重能与刘邦相遇、相识,刘邦也念及旧情,使得张良可以在政治上进退自如,在臣子与朋友之间来回转换,以此来保全自己。

同样,萧何也利用了自己是刘邦同乡这一条进行了自保。其实比起其他人,萧何还亲手救过刘邦的命,这也让刘邦更想除掉他了。天下平定之后,萧何就开始当一个“贪官”,以此来破坏自己的名声,让刘邦放心自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绝不会进行谋反之事,才得以保全性命。

二、“三分天下”

垓下决战开始之前,天下主要分为三股势力,分别是楚王项羽、汉王刘邦和齐王韩信,刘邦相遇两人早已闹翻,打了多次战争,在中间的韩信其实可以自立为王,然后坐山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的。

韩信的下属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便劝韩信自立为王,或者什么都不做,谁赢了就去谁麾下做臣子。但韩信思考了一阵,还是放弃了谋士的说辞,他说:“汉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是不会背叛汉王的。”

其实韩信的选择是正确的,刘邦手下就缺少像韩信一样的人才。韩信本人有“兵仙”一词的说法,十分擅长调动士兵与场面进行作战,韩信所指挥的战役中所蕴含的道理,足够编纂一本兵书了。

我们只看到了韩信在项羽和刘邦旁边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可这股力量,是韩信自己开口向刘邦要来的。

三、事已定局

当时韩信在外刚刚平定了齐国,便上书给刘邦: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齐国这边情况多变、擅长使用一些阴谋诡计,并且还会卷土重来,而且在南边的边境上还有一个楚国,若是不在这里封一个王来镇住他们,那么这里的局势我可不敢保证。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逼迫刘邦封他为王。

刘邦的得到书信后自然大怒,想当场砍了韩信这个不知上下的东西,但是张良和萧何合力劝阻了愤怒的刘邦,带上一众谋士告诉他,这个时间点动不得韩信,他还是阵营所需要的将领,应当以安抚对待,若是韩信一个不爽直接投靠了项羽该如何是好,汉军本来就弱,真的是经不起折腾了。

刘邦最后也想通了其中的道理,虽然心中对韩信万分不满,在这种形势下也只能将韩信封为齐王,并附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告诉韩信,究竟你只是我封的王还是真正的王,用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吧!

但这句话,韩信以为是对自己的鼓励与认可,便更加的信任刘邦了,这也是为什么谋士们劝韩信自立为王等一系列的建议,韩信都没有考虑的原因,他对刘邦有着最初的一颗真心。

四、最终结果

但最后一心中有忠心的人也会被时间和名利所掩盖,韩信也是一样,他虽然没有忘记对刘邦的忠心,但是已经忘记了对待上级应有的尊重。因为韩信的才华,刘邦给了韩信很大的权力与自由度,但这一切都只仅限与汉朝建立之前。

韩信没看到这一点,他的谋士却看到了,但至此他也知道让韩信高举谋反的大旗是行不通的,只能选择别的道路,谋士向韩信分析了他目前所处的一个状态:身居臣子之位,却已经功高震主,无论如何表达自己的忠心,都会被刘邦挥刀砍之。

韩信虽然认为谋士的话很有道理,但他在心动准备按照谋士的话称王时,脑中都会冒出来刘邦是一步一步如何把他从一个执戟郎中慢慢变成现在的一方将领的,因此又心软犹豫、然后放弃了。

这次放弃就好像是韩信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一样。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后不久,就被萧何和吕后合伙骗入宫中,最后死在了长乐宫。砸死之前,韩信拼尽全身力气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后来这句话通过吕后传入了刘邦的耳中,刘邦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回想了当年的往事,才忽然发现,若是韩心早就有称王的心思,那样还有刘家天下吗?

结语:

了解了韩信生前的种种之后,我们不仅搞清楚了韩信的性格,搞清楚了他在整场楚汉争霸中处于何种地位,他又数次的机会可以对刘邦和关于动手,然后坐享其成,但都是因为他的天真与直率失去了一次次本可以成功的机会。最后惨死宫中,还悔恨着为何当时没有做出另一个选择。

其实这就是韩信本身的愚蠢,让刘邦利用了韩信性格上的漏洞成功铲除,他无数次离权力顶端只有那么一步之遥,却始终没能突破这一步,永远的留在了原地,即便是再如何通天的才能也不能推着他向前走动一分。

参考文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淮阴侯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