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植根情境(立足素养:新高考新题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

句子大全 2022-12-02 04:23:01
相关推荐

植根情境、立足素养;回归教材,理解赏析

——新高考新题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教学设计

自2020山东新高考1卷语用题出了“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后,各地模拟题纷纷效仿,此题火热。

这种题被称为新题型,其实也是老题目!本质还是引导回归教材,着重考学生的阅读素养,看学生是否真理解、真读书?

这种题如何教?网上资料少,我斗胆写点东西,是为备课,也是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题型来源.山东新高考】

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山东卷语用题(4分):

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题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学理探析.紧跟新高考】

怎么考?——基础性、应用性: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考察,反套路、反套话

考什么?——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内容理解、语句赏析、效果分析能力

【题型溯源.回归教材】

古诗炼字题;阅读理解题:改句(换字词、换语序后)变换后与原文有何不同?

eg: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或:“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答案:A.“摇、映”;B.“舞、隐”;C.“扶、失”。

eg:(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eg:简要分析下面句子变换后与原文有何不同?

原文:(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变换: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备考启示:重视基础.强调理解.考察素养】

语言运用素养哪里来?语言是“习得”,靠实践!

有方法但不迷恋方法:关键还是理解分析+落笔成文。总之:题目情景化、复习理应重实践!

【阅卷反馈.学情实际】

1.留空;2.答不到、答不准点——满嘴套话,不顾题目、内容实际;3.有概括、无分析等;

【应对策略】

语言是什么?属于交际:是事实、是观点、是情感、是思想、是审美,更是艺术!

对比效果:无非确定不同,分析写了什么(陈述内容)?怎么写?(写作手法)

1.调动自己生活经验、阅读体验去答:怎么问,根据内容,理解多少就具体答多少;

2.知识迁移,参照熟悉的古诗表达手法。多用几种手法比对、分析,目的是多角度分析;

3.阅读不停+练中悟道+归纳总结;相信此题是送分,是个中国人作答就可得分,只是分数有多少。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写得出,答对点,多得分——不低于3分。

教学方法:情景性、实践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1.第一课时,教师先讲2个例题,然后学生以评卷员身份练+改+评;

阅卷时参考答案不是完全唯一依据。课上不发参考答案,学生就是专家。

2.第二课时生练+师改+师评+方法归纳+作业再练

教学步骤:

1.课前做;选10来份代表作业课上让各“评卷员”现场评阅:说出给分依据、理由。

2.教师退居幕后,做阅卷大组长(裁判);适时点评;学生语用实践体验大于教师讲解。

3.师点评、生再练。

【习题汇总】

表达效果对比:为什么原句比改句好?

1: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2.

原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

改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xiān、一摇一晃的人。

3.

原句:(挂钟)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改句:(挂钟)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

4.

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

5.

原句: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

6.

原句: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

改句: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凉抽去。

7.

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

改句:大家一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

8.

原句:那山是太奇绝了,但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

改句:那缺路少矿又不能种庄稼的山是太奇绝了。

9.

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

10.

原句: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改句:荷花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11.

原句: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地们,知道她们,一定!

改句: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12.

原句: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

改句: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

13.

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所以下雨的时候,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14.

原句: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改句: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15.

原句: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改句: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

【再对答案.理性归纳】

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方法又万万不能。为了考试不茫然,请归纳出大致的答题方向:

Eg:1.看修辞手法

我的归纳:略。新高考的目的就是要求多读书反套路,阅读理解能有多少方法?

语文试卷不给答案,是不厚道的,当然答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真的只是参考。

答案:表达效果对比:原句为什么比改句好?

孔乙己:

“排”字表现了他在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写出了他的得意炫耀神情,更显他的穷酸本相。“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挖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

祥林嫂:

改后的句子不好。原句前一分句把定语“一个破碗”和“空的”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了祥林嫂穷困潦倒的境遇,尤其是“空的”,更表明了已是在挨饥受饿中度日。原句后一分句把定语“下端开了裂”独立出来,意在强调祥林嫂过着乞讨的生活为时已久。

1.(1)“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扣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2)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这是一般陈述句,只是在陈述事实,在表达效果上没有表达出个人强烈的感受。

2:原句将修饰语(定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

3.改句为普通的陈述句,比较平淡;文中句子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

4.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

5.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不合语境。

6.原句“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留下”搭配。②原句用主动语态,更能突出强调“冰凉”的影响力。

7.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8.语体风格不同:原句为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改写后的句子为长句,在气势语气上不如原句。

9.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

10.运用反问,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引人深思。

11.(1)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 (2)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

12.原句“难堪”运用拟人修辞,通过“我”扎不进弯曲针头的难堪,表达对邻居痛苦不堪,却仍默默承受的愧疚。

13.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原文运用比喻,把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

14.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15.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注:习题以及答案来自陈保候老师的网络资料,致谢。)

快写,你行的。祝金榜题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